精選文章 >產業脈動
Mini LED量產出貨甜蜜點到
重演○九年LED導入背光應用榮景

第四季逐漸量產出貨,Mini LED成了台廠抗衡韓廠OLED的最佳利器,也是國內LED廠在沈寂多年後,營運再揚眉吐氣的重要憑藉。
不管景氣怎麼變化,科技新技術的開展與應用,總是不停歇,就算是應用已達成熟期的技術,也有老枝開新葉的契機!這兩年,LED廠與國內面板廠合力積極切入Mini LED,下半年應用可望逐漸顯現,對於營運已沈寂許久的LED廠來說,將是谷底翻身的好機會,沈澱已久的LED族群股價,隨著第三季旺季營運到來,也漸有波段行情可期。
Q4逐漸進入量產出貨
傳統LED背光應用在顯示器已發展多年,不僅應用成熟,技術也已達瓶頸,加以傳統藍光LED產能嚴重供過於求,導致傳統背光LED的營運利潤一路下滑,而發展逾十年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應用則逐漸成熟,其輕薄、可撓性等高功能性,更不斷侵蝕LED背光顯示器市場,未能在OLED顯示器搶得先機的台廠,必須尋找新的出路,Mini LED因而應運而生。
晶電(2448)去年提出Mini LED的概念,獲得國內面板廠的呼應,經一年餘的磨合,包括晶電(2448)、億光(2393)、隆達(3698)、宏齊(6168)及東貝(2499)等廠商都確認,最慢第四季就會有Mini LED相關產品出貨,明年上半年即可放量,Mini LED應用將從題材真正落實到業績面,過去幾年備受藍光LED產能過剩之苦的LED廠,有望因Mini LED的滲透率逐漸提高,而重演二○○九年LED導入顯示器背光應用的業績榮景。
顯示器的背光應用,從來都不是寡占的市場,往往是隨著不同的顯示器技術成熟而世代交替,從最早的電漿電視(PDP)一度紅極一時,後來不敵新應用的發展而退出市場,之後OLED及LED的背光發展多年,先是在二○○九年由LED背光勝出,成為所有顯示器的主流背光技術,直至近二年,OLED才在韓廠達到量產而快速崛起。
但一座OLED廠的建置成本就約二千億,產線的資本支出過於沈重,加上大尺寸OLED面板價格太貴,相較之下,只需利用既有LED設備、且設產能支出已大多折舊的Mini LED,製造成本可望更遠低於OLED面板,加上畫質更好,假以時日,Mini LED在顯示器背光市場,勢必可占有一席之地。
晶粒廠藍光產能壓力降
日前,系統組裝大廠緯創(3231)公告入股LED封裝廠東貝一.二六%股權,不排除是卡位新應用產能,也間接為Mini LED未來的潛在發展背書。
事實上,這幾年,LED廠面臨大陸的價格競爭後,都已陸續進行轉型,而新科技、新應用釋出新商機,也讓壞了很多年的LED廠有機會鹹魚翻生。
Mini LED的量產出貨,對於LED廠的產能利用率拉升將立竿見影。晶電董事長李秉傑估計,五五吋TV約可消耗四萬顆的Mini LED,手機預估則可消化九○○○顆,且能量產Mini LED的MOCVD機台都是最高階的,Mini LED發展的速度愈快,LED晶粒廠的產能壓力就愈小,而這個轉折點最快將落在第四季、最慢將在明年第一季就會發生。
LED廠營運倒吃甘蔗
當然,Mini LED也不可能「全部取代」傳統LED背光源,畢竟,相較於傳統LED背光源,Mini LED的初期生產成本仍相對高,高階應用才是目標市場,消費性電子產品中,包括手機、電視及大型顯示螢幕等,預料將率先導入應用,而利基型市場包括電競、車用、醫療市場的想像空間亦不小。
不管LED大廠或小廠,對於Mini LED都已磨刀霍霍,其中,隆達(3698)目前客戶主要應用包括電競筆電、車用面板、醫療顯示器、高階專業繪圖顯示器等,客戶都已驗證完成,並預計第三季起小量出貨;宏齊(6167)的Mini LED封裝產品則已開始出貨給電影院LED螢幕客戶,手機應用則在認證中。
日前晶電(24 48)法說會也直言,已有不少的Mini LED專案在執行中,若有更多的大廠及客戶願意加速採用,明年起的成長力道將值得期待。由於Mini LED的生產方式與設備和現有的LED相同,且偏向覆晶封裝,對品質的要求幾乎是百分之百,放眼全球,能有這樣生產實力的LED晶粒廠家屈指可數,隨著大廠陸續採用並放量,當晶電的產品結構能從價格比較差的藍光轉換成價格比較好的藍光,晶電就已經處在一個絕對有利的位置。
目前,晶電藍光LED仍占營收比重六五%,且毛利率僅個位數,獲利主要靠毛利率高達四成的四元LED支撐,隨著藍光LED機台轉做Mini LED、並量產拉高毛利率,可預期的未來,晶電的藍光產能利用率及毛利率都可望拉升,並從過去幾年的營運泥淖中逐漸轉型,晶電預估,Mini LED在二○二○年將可占據藍光產能的三~四成,屆時,晶電毛利率拉升的幅度也將相當驚人。
短期而言,已積極進行轉型的LED廠,雖然還看不到獲利大幅拉升的空間,營收更因為價格大幅下滑而不易翻正成長,然而,轉型的方向及產品應用都在對的軌道上,陸廠靠著政府補助量產、低價干擾台廠的時代已過,對族群而言,未來只有更好沒有更壞,第三季旺季到來,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甚至可因此獲得轉單的台廠,第三季接單狀況都比預期好很多,加上客戶庫存消化告段落,八月起營收將可回溫,營運將有望倒吃甘蔗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