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國際趨勢
由海轉陸 馬士基逆勢向前航
通路將成對抗海運景氣風暴的生命線
風雨欲來風滿樓,面對著貨櫃海運面臨的巨大挑戰,誰能超前部署,誰就能減少損害。馬士基調整營運方向,降低全球貨櫃海運市場供過於求,可能對其產生的衝擊。
時序已進入春季,然國際海運市場景氣的冬天,卻才正開始展開。隨著「疫情宅經濟」的落幕、全球通貨膨脹的興起等打擊了消費市場的需求,以至於整個貨櫃海運景氣情勢,也跟著大逆轉;受此衝擊,由亞洲至美洲,及亞洲至歐洲地區的主要航線的現貨費率,自從二○二一年的歷史高峰以來,至今已經崩跌近九成。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一月底所做的最新預測,今年美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將由去年的二.一%,再下滑至一.四%;到了明年,成長幅度還會進一步滑落至僅一%。
而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需求的不振,自然會對海運市場帶來可觀的影響: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and Hackett Association預測,二月份當地主要港口貨櫃的進口數量,較去年同期將衰退二六%左右,並創下二○二○年五月份以來的最低紀錄。而除了美國之外,歐洲的情況其實也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在過去景氣大好的時候,全球各地船公司所興造的新船隻,今年下半年也將開始紛紛出籠。
在貨櫃海運市場的供需之間,由原本的「不足」轉為「過剩」的情勢下,根據挪威的一家投資銀行DNB Markets預測,全球貨櫃船隻的使用率,將由二○二一年八八%的高峰,一路掉落至二四年僅七三%左右的水平。直到二○二六年,景氣的曙光才會重現。
歐美需求不振
去年第四季,來自丹麥、身為當前全世界貨櫃海運業領頭羊的艾彼摩勒角h基公司(A.P. Moller Maersk AS;股票代號:MAERSKA DC Equity)的載貨量,較去年同期就已經衰退十四%左右。
在同一期間裡,馬士基貨櫃海上運輸所收取的費率,較去年同期平均則下滑了三.五%左右。之所以如此,乃因為該公司的載貨當中,預估今年仍有高達七成以上的比重,皆屬於長期合約。然而,只要這些合約一個個到期,未來新訂定的合約,價格自然也會跟著現貨價的水準,立即受到影響(國內的同業,情況也是類似的)。馬士基就表示,在今年首季之後,這種舊約換新約的效應,就會開始出現。
轉換跑道求生
根據該公司預估,相較於去年,今年全球貨櫃海運市場的總需求,可能衰退二.五%。幅度看似不大,不過,由於市場的費率也在向下修正,這對業者的業績可能造成的影響,勢必將更為的明顯:二○二二年會計年度,馬士基的每股盈餘雖然高達一六○○美元,創下了史上的最高紀錄,不過,接下來的二三年會計年度的每股盈餘,預估卻將一下子滑落至二○○.七四美元,一口氣就萎縮了達八七%以上。
到了二四年會計年度,馬士基每股盈餘預估還會進一步掉落至九七.九七美元的水準,萎縮的幅度依然有五一%以上。而儘管獲利向下調降,所幸股價並未進一步走低:其歷史最高紀錄,乃於去年一月十三日盤中創下的二三一六○丹麥克朗。之後震盪走低,並一度跌至當年九月二九日一二八七○丹麥克朗的最深谷底;此時,自歷史最高紀錄以來,在近八個月半的時間裡,馬士基的股價最深的跌幅接近四四%。
股價在大幅下修正之後,依據彭博資訊社(Bloomberg)預估的每股盈餘所計算出來的本益比(P/E ratio),目前馬士基公司還不到十三倍。而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甚至認為,目前該公司的股價已低;債務低、資產負債健全,將有助於馬士基來對抗未來景氣降溫的態勢。
此外,該公司也正努力於將其整個營運,轉向屬於陸上運輸的所謂的「通路」(logistics)方面,以降低未來全球貨櫃海運市場供過於求,可能對其產生的衝擊。
至於台股的「貨櫃三雄」,歷史新高更都是老早在去年七月初所創;此後就每下愈況了。股價既然已經率先反應利空,從好的方面來想,或許未來利空真正來臨好的時候,抗跌性反而比較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