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航太概念股新秀輩出
漢翔領軍 航太產業起飛 「台灣製造」新契機

文 ●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764期

國際航太業正在迎接幾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盛況,台灣擁有成熟的精密機械加工體系,藉由漢翔的民營化、產業聚落成形,可望為「台灣製造」帶來機會。

全球航太工業的發展,起源於上個世紀戰亂的時代,近幾年航太業的興盛,主要受多股力量所驅使,如新興市場經濟能力改善,帶動全球航空客運量(RPKs)每年以平均五%以上的速度成長,各國航空法令解禁,跨國合作、區域整合催生新航線網路,加上廉價航空公司紛紛成立的購機需求,機隊更新以及環保節能考量下的換機需求,航太業的發展,和過去追求船堅炮利的軍火工業,已不可同日而語,市場的力量正在改變世界的天空。

產業聚落成形

商用飛機從下單到交機,至少要排隊等上七、八年,近期全球商用飛機製造巨擘美國波音與法國空中巴士(AIR BUS)公布的年度新訂單與交機數量,持續寫下新高,兩家公司目前手上待交機的訂單都超過五千架,相當於未來八年的生產量,並持續面臨各國航空公司的增產壓力,加速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航太產業主要包括機體結構、發動機、內裝件、航電、航空休閒載具、後勤維修等幾個領域,以波音、空中巴士以及飛機引擎製造的前五大集團GE、Rolls-Royce(勞斯萊斯)、SNECMA、P&W、Honeywell為主要發展體系。在整機完成前,引擎的各式零組件組裝曠日廢時,技術含量高,成本下降的壓力極大,迫使引擎製造商將零組件供應鏈向成本較低的亞洲、東歐、中美洲等地轉移。

在五大集團為首的體系下,飛機引擎製造供應鏈大致分為四級,層級的歸屬必須通過客戶的認證才具有資格。其中,Tier 1供應商與飛機引擎製造的五大集團之間,屬於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合作夥伴關係,採取RRSP(Risk and Revenue Sharing Participant)接單模式,Tier 1供應商在新引擎投產之前,必須按比例負擔先期開發費用,共同參與研發,投產後再共用技術、認列收入,供貨合約上看五至十年。

全球航太業的一階、二階供應商,多數歷經十年磨劍的過程,如國內的漢翔原先只生產軍機,改制之後逐步取得國際認證,十年前的年度訂單還不到十架,如今已拿下波音、空中巴士機構件訂單,發動機機匣的五大往來客戶即是GE、勞斯萊斯等五大集團。

航太產業具有中長期計畫性量產的特性,較不受景氣影響,但技術能力、軟體、資金、人才都要到位。漢翔採取的方式是外包,與國內超過百家的衛星加工廠合作,共同承接來自歐、美、日航太大廠的訂單,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在漢翔持續擴大外包的政策下,通過輔導認證的國內中下游供應鏈,可順勢接軌國際市場,形成航太產業聚落。

工具機業者嗅到商機

以漢翔為主體共同接單的方式,帶起的連鎖效應十分可觀,另一個受惠族群是工具機業者。如程泰(1583)、亞崴(1530)集團為因應能源及航太布局,將在大埔美工業區大幅擴產,上銀(2049)也明顯感受到歐、美、日以及中國、東南亞市場的復甦現象,尤其來自汽車、航太產業的需求最為明顯。

以往台股當中,與航太概念連結的公司寥寥可數,目前上市櫃加上興櫃的航太概念股至少超過二十家,數量仍在增加。其中,值得密切關注的是飛機引擎關鍵零組件OEM業者。

長亨(4546)是國內民間唯一具有多項航太技術認證的廠商,專精於引擎葉片,直接對飛機引擎整機廠GE、SNECMA接單,與漢翔同為國際Tier 1、Tier 2層級的供應商。去年第四季登錄興櫃的寶一(8222),主要生產引擎燃燒筒、襯套等精密零組件,與長亨同樣具備單獨開拓國際業務的能力。

漢翔領軍主導的衛星加工廠體系已漸具雛型,各廠商皆專注於各自的利基領域發展,以緊密的合作關係取代競爭。如工程設備廠商千附(8383)便透過漢翔切入國際供應鏈,今年航太產品、半導體真空腔體出貨明顯轉強。生產飛機引擎機匣、渦輪固定片的晟田(4541),則是漢翔的主要協力廠,目前來自漢翔的營收比重約五成,占漢翔外包的金額比重約三成,角色日益吃重。

成立於二○一○年的「台灣精製產業研發聯盟」,也以帶領台灣廠商切入國際航太供應鏈為主要宗旨,聯盟成員如寶一、晟田、超合金製造大廠榮剛(5009)、鈦合金製造的精剛(1584),已陸續成為波音、空中巴士、Safran Group、奇異等大廠供應鏈的一員。

為了因應龐大的接單量,漢翔與旗下加工廠正積極擴充產能,有添購新式加工機的迫切需求。台灣擁有三軸加工中心機高性價比的製造優勢,但航太業需要的是剛性、強度、精密度更高的次世代五軸加工機,目前包括程泰、亞崴以及東台(4526)旗下的亞太菁英皆有意爭取訂單。

此外,營運規模較小的喬福(1540),同樣受惠國際航太業的擴產熱潮,有機會拿下AIR BUS墨西哥擴廠的起落架、機翼加工訂單。喬福的大型、客製化加工中心機,從接單到出貨的時間較長,今年的成長性雖不如程泰、亞崴等同業,業績緩步加溫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