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台股多頭關鍵生死戰
政策走向決定台股多空

江文勝 文章摘錄自第1798期

量大有量大的玩法,低量有低量的策略;滬港通吸金效應雖強大,但總有留下固守台股的資金,自然也會自行尋找出路。

上半年外資錢進台股,買超台股七一一億美元,加上本土主力大戶共襄盛舉拉抬高價股,將指數從八六一一點推升到九三九三點,漲了七八二點,漲幅九.○八%,最高在七月十五日還一度來到九五九三點。下半年情勢逆轉,外資連續賣超、本土主力撤守,指數在九月底甚至一度跌破九○○○點,目前指數位置離萬點超過一○%,剩下最後第四季,外資仍持續調節,至十月一日止已連續賣超十六個交易日,加上主力大戶未歸隊,台股離萬點目標已越來越遙遠!

量縮是台股最大致命傷

事實上,台股量縮主要受到內(本土主力大戶撤退)、外(外資回流美國)夾殺:

一、外在方面,主要是受到全球外資遷徙干擾,美國縮減QE,美元強勢,資金回流美元體系,至十月一日止,外資連續賣超十六交易日創四年最長紀錄,期指空單口數在九月二十五日更達到二.七四萬口,創下歷年來新高紀錄。

權值股盤跌,像台積電(2330)七月至今外資賣超高達五二萬張、聯發科也賣超一.八萬張,就連最具人氣題材的Apple概念股也未受到Apple股價創新高激勵,外資第三季調節鴻海(2317)達六萬張,而外資大賣權值股,並沒有把資金停泊在匯市,反而積極匯出,是這波新台幣一路走貶的主要關鍵。

二、內在方面,則是反應大戶條款、富人稅明年實施,本土大戶資金腳底抹油,像股王大立光(3008)雖然外資加持並上調目標價到三一○○元,但股價從七月的二六四○元一路下跌,並在九月二十六日跌破二○○○元,最低殺到一九八五元才止穩。新藥股指標基亞(3176)連續崩跌十九個交易日後,更衝擊其他高價新藥股出現一波股災,讓本土主力受傷慘重。

另外,造成本土大戶主力撤出台股的另一關鍵就是滬港通的吸金效應,稅制的優惠讓本土主力大戶資金絡繹不絕的「棄台、赴港」,像八月單月券商複委託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五四%,累計前八月已達九○五三.八九億元,預估前九月可望輕易超越去年全年一.○五兆元水準,全年更上看一.三兆元。

再來看陸股、港股第三季單月成交量逐月跳升,反觀台股成交量在七月二日當天見到一五三七億元的大量後便逐漸退潮,兩個月後在九月十五日的量甚至縮減到只剩六六九億元,台股的成交量快速急凍。再對照上證第三季大漲一四%稱冠全球,美國各大指數(除費城半導體指數之外)幾乎亦在九月同步創下新高紀錄,台股同期卻逆勢下跌四.六%。價量同步此消彼漲,正是資金竄逃的最佳鐵證。

內、外夾殺加重新台幣的弱勢,資金大量且集中匯出,讓新台幣兌美元走勢在貶破三○元關卡後貶勢加速。資金明顯撤出,是台股活力頓時消失的最大致命傷,影響所及包括高價股、權值股、外資概念股等未來反彈行情就不宜期待過高。

近期美股亦開始出現新變化,道瓊工業指數波動幅度加大,不但大漲後伴隨暴跌,暴跌之後再出現逾百點漲幅,統計近期已連續十三個交易日盤中震幅都超過百點,近期的大震盪似乎正在醞釀新的方向及趨勢,而是否為中期回檔前兆,值得密切追蹤觀察。

因為資金大逃竄,台股第三季以來幾乎成為全球股市中最弱勢的市場,進入第四季十月開始是否能出現新的轉折契機,關鍵就要看台灣政府選前政策有沒有轉圜的空間。

九月底香港的「占中」行動爆發警民衝突,不但引發全球關注,港股在九月二十九、三十日二天恆生指數重挫七四五點,也讓準備啟動的滬港通出現干擾變數,後續必須密切觀察若中國採取更激烈的武力鎮壓手段,那麼會讓準備「錢」進港、陸股,包括台灣資金在內的國際資金放慢腳步開始觀望,甚至掉頭走回頭路。

而這也是台灣政府最後的機會了,包括券商、股民等民間各界廢大戶條款聲浪越來越大,雖財、金二會反應不同調:像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金管會聽到了」,也會評估廢大戶條款對股市的正面影響;而財政部長張盛和卻認為股市下跌,不能牽拖大戶條款。但隨著十一月二十九日的七合一選舉接近,以目前執政黨六都選情極不樂觀情況下,針對大戶條款及富人稅的調整或廢除,或許不排除出現意外的發展。事實上,這是政府結合本土主力大戶力抗外資空軍的最好機會,也是創造股民、年底選舉雙贏的最佳策略,執政當局或主管機關可得把握住這最好良機。若如此,接近選舉前後,台股量價就有機會再走出新格局。

首先,政策作多股首推金融會先扮演領頭羊角色,相較台積電、聯發科外資高持股,為免成為外資出貨對象,金融股在政策作多下最有機會脫穎而出。

台股反攻繫乎政府一念

其次,主力大戶回流效應下,第三季大跌的高價跌深股將出現一波反彈,最具指標性的是高價新藥股(詳見產業脈動)。

再就時序上來看,進入第四季中旬以後,第三季財報績優股及第四季旺季股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不過,即便大戶條款及富人稅的調整或廢除也需要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在政策調整前這段期間,市場最強勢力只剩政府基金單兵力抗強大外資,整體而言只要外資持續偏空,空方就占優勢,先前撤出台股的資金即使還未進入港股及陸股,也不會馬上回流台股,那麼大家試著沙盤推演看看,在台股當前投資生態改變下,還有那些資金會固守台股(抑或走不出台股)?這些留在台股的資金又會怎麼操作?

短線六股資金力撐台股

稅制考量下,滬港通吸金效應強大,雖然本土主力大戶趨之若鶩,可能造成台股量縮凋零,但總不致休市熄燈,留下固守台股的資金,在「量大有量大的玩法,低量有低量的策略」下,台股殘餘資金自然也會自行尋找出路。

在匯出資金未回流台股前,還是有六股資金勢力會固守台股:

第一股資金是國安基金:總在台股危急關鍵時刻出手的國安基金,現在滿手現金,指數回到年線附近陸續進場,由於國安基金目的主要以穩定台股為主,因此在選股標的上,為避免淪為外資出貨對象,護盤焦點主要將鎖定金融股及傳產龍頭股上。包括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中鋼(2002)、台泥(1101)、亞泥(1102)等都可能是首選標的。

第二股資金則是政府委外代操基金:若加上自營部位共有七○○多億元伺機進場,這部分基金大都交由投信代操,因此選擇標的偏向法人青睞的績優中小型股,主要偏向中長期操作,長期獲利穩定的敬鵬(2355)、健鼎(3044)、文曄(3036)、聯詠(3034)等都有機會成為口袋名單。

第三股資金則是以本土法人為首的投信、自營商:有些被動式的資金買盤必須投入台股,選擇標的偏向法人過去青睞的績優中、小型成長股,Apple概念股、汽車及電動車零組件、太陽能、雲端、物聯網、醫材等熱門產業會是相對首選。只是考量短期績效下,本土法人中的自營商進出操作頻率會比投信高。Tesla概念股中的和大(1536)、Nike幫的F─鈺齊(9802)等都是熱門題材股。

第四股資金來自大戶、主力對台股仍有一定的資金配置:雖然主力大戶錢進陸、港股市,但這是比重調整問題,不會全數移往陸、港股,像過去台、陸股投資占比可能八比二,或九比一,滬港通實施後,台股吸引力大降,大戶投資台及港、陸股比重可能調整為一比九。而因為「十億條款」及富人稅的限制,滯台的主力大戶資金,進出金額不但明顯減少,交易頻率也會壓低,且沒有意願參與明年的現金除息,選股重心會從「高價股」移轉到「低價股」,尤其是資產股、價值股,或者是有現金可退但不用繳稅的現金減資股。包括像欣欣、亞都(5703)、六福(2705)、強盛(1463)、力鵬(1447)、宏遠(1460)等。

第五股資金為公司派:幾乎每檔股票都有「人」照顧,春江水暖鴨先知,知道業績將有起色,公司派會在低檔默默吃貨;反之,感覺到景氣將走下坡,公司派亦會逢高調節,維持高出低進的操作手法不變,而有波動就有價差,尤其業績脫離穩定軌道的個股,有價差容易吸引人氣,這種情況在冷門業績成長股中最常見,像汽車扣件的恒耀(8349)、電動車電池正極材料硫酸鎳的康普(4739)等最具代表性。老牌低價業績成長股也是熱門標的,像近期強勢的幸福(1108)、和成(1810)、寶隆(1906),榮成(1909)、大億科(8107)等都隱約有看到公司派出手影子。

第六股資金來自屬於「腳麻走不動的」散戶:這些投資人因資金部位少,錢進陸、港資金成本高,加上對遠在香港及大陸的掛牌公司資訊不易取得,因此寧可將資金停留在台股,在資金有限下,低價股、中小型股成為首選。岳豐(6220)、亞元(6109)、白紗科(8401)等拉回上升趨勢線支撐下,亦有機會獲得市場散戶青睞。尤其岳豐、亞元、白紗科等今年業績轉機成長力道強,公司派也可望加入多頭共襄盛舉。

而不管那一道資金留台股?青睞哪些股票?大家在操作上宜避免追高,務必耐心等待拉回下檔支撐區布局,並嚴設三~五%的停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