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ETF賺全球
風起雲湧 勢不可擋

林麗雪 文章摘錄自第1826期

全球股市齊奔騰,投資ETF賺全球財, 已成為全球機構法人及大戶擁戴的新法寶, 專業機構投資人尚且如此做, 一般投資人還等什麼?

全球大國股市齊跳舞,歐、日股之後,陸股也跟著大翻騰,一時之間,A股ETF投資熱翻天,成了近期台股的投資新寵,然除了陸股之外,美股、日股、歐股的奔騰,同樣也讓國內投資人看得心癢癢,面對全球大國的投資浪潮,投資人究竟要如何才能不坐困台股市場乾瞪眼,並分一杯羹?

大國股市先後暴衝大漲

投資向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像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如此兩極的表現,歷史上恐怕也不多見。繼美股之後,先後施行貨幣寬鬆的歐、日股市,今年以來全面大漲,其中德國股市創下一萬二三九○點的歷史新高,日本日經指數則一度漲破二萬點大關,創下十六年新高,到最近中國股市也在政策主導下價量齊揚,單日大盤漲跌幅逾五%似乎也不奇怪,全球泱泱大國在貨幣寬鬆政策刺激下,已開發國家股市漲勢「新興市場化」,全球投資人的思維也全面被顛覆。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本刊即一直強調,全球央行雙率政策不斷出籠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會相當劇烈,投資的資產配置難度也會大為提高,過去一段時間,歐、美、日等已開發市場資產大為膨脹,但拉美、東歐乃至原物料市場等資產則嚴重失血,這樣兩極化的表現下,投資人一旦押錯寶,很可能血本無歸,又或者僅能望著全球股市的大漲興嘆。

有機構投資人就笑稱,「QE之後,全球經濟像被整型過的,鼻子不再是鼻子,臉不再是臉,全球的經濟循環都被打亂了,未來全球投資的難度勢必愈來愈高。」

正因為全球機構法人都有這樣的體認,根據觀察,全球行之有年的ETF,在金融海嘯後,已成為機構法人資金配置的新去處,近兩年,日、歐央行先後加入貨幣寬鬆行列後,更帶動國際熱錢不僅前進債市,甚至透過ETF錢進股市,國際機構法人湧入ETF的熱潮,近期全面大爆發,已成為機構法人全球賺透透的最佳投資工具。

機構法人握ETF賺透透

幾個數據給投資人參考。首先,根據統計,至去年底,全球股票型ETF規模從二○○五年的四二八○億美元,快速成長至二.七九兆美元,短短不過十年,規模成長驚人,其中,金融海嘯以來,全球ETF的規模成長速度尤其飛快,近年幾乎以每年二~三成的幅度成長,而今年以來,拜歐、日貨幣寬鬆之賜,短短不過一季的時間,全球ETF規模更快速成長至二.九三兆美元,國際機構預估,至二○二○年,全球ETF規模將有上看五兆美元的實力。

此外,據統計,去年高達二.七九兆美元的ETF規模中,美國股票型ETF市值即高達一.一兆美元,占全球ETF市值高達四成,其中ETF總流入美國股市的金額就高達三三○○億美元,而全美規模最大、也是全球首檔發行的ETF─SPDR S& P500 ETF(SPY.US),目前每日的交易量平均占紐約證交所達二成比重,該檔ETF對於美國股市的漲跌,已到了不得不動見觀瞻的地步。

另一項有趣的指標是,根據貝萊德機構的資金流向追蹤發現,去年以來,全球股市大漲,但全球共同基金在去年全年呈現四二一億美元的流出,今年以來至三月底為止,則淨流出二四億美元;反之,全球股票型ETF在去年則出現二四二一億美元的淨流入,今年以來至三月底為止,再流入五二○億美元,共同基金及ETF資金流向,出現兩極的消長,全球熱錢一路往ETF資產傾斜。

再把空間拉回國內市場,根據統計,以往ETF占台股的成交比重不過一~二%,但自去年十月以來,大型優質的龍頭廠商成為機構法人的投資最愛後,ETF交易占台股的交易比重已穩定拉升至四~六%,在台股的影響力也開始增加。

買進全球最佳投資工具

這些數據都在在顯示,全球機構法人的投資偏好已然轉向,元大寶來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即指出,金融海嘯後,全球機構法人及退休基金對於資產配置的風險承受度大幅降低,在全球大戶資金深怕再踩到投資地雷下,手續費低、交易便利的ETF因此成了全球機構法人資產配置的新選擇,而也正因為全球最專業的機構法人都選擇買進ETF,進而造成全球股市這一波的奔騰上漲,未來投資人恐怕都不能漠視ETF資金流動對單一市場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若連全球最專業的機構法人都積極挺進ETF市場,且在全球投資報酬微利、兩極化的現象,這兒看來也還不是終點的情況下,那麼,對一般投資人來說,跟進機構法人買進能讓財富穩健增值的ETF,絕對是國人坐台灣、賺全球的一個相對穩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