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從小故事看一帶一路

李孟洲 文章摘錄自第1831期

當今中國大陸最重要的經濟戰略,就是涵蓋歐亞非的「一帶一路」;大陸政府最近已發布了相關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但很多人讀了這文件,卻感覺太過抽象,而難以掌握到精髓。其實,大陸過去已有不少「小故事」,可以幫助人們更輕鬆地了解一帶一路。

台灣可拿福建當跳板

這裡所說的小故事,是指大陸各地以往的對外經貿事例,與當今一帶一路有些關聯者。其中台商最熟悉的是,重慶市幾年前開闢的「歐亞鐵路運輸快線」,使當地廠商能夠迅速地把產品直接運到歐洲,其中,有當地台商生產的大量筆記型電腦,通過這條快線,順暢地行銷歐洲市場。

這條快線從重慶出發,經新疆、中亞到歐洲,全程只需一周左右,比轉沿海港口走船運要快捷許多,比起空運則是運費便宜很多,堪稱為聯結歐洲市場的捷徑。

其實,不只重慶,另有長江、黃河沿線部分省市,約自二十年前起,就開始推動建設「歐亞大陸橋」大通道,以方便串聯中亞、東歐、西歐市場,主要是運用隴海鐵路,接蘭新(蘭州到新疆烏魯木齊)鐵路,進而直通中亞和歐洲。

這條大陸橋的東端起點,在江蘇連雲港,該港一碼頭上立著「歐亞大陸橋起點」石碑,訪客在碑前留影時,總會遙想整條歐亞大陸橋的壯盛畫面,思想格局也跟著大起來。

可惜因為中亞地區政治情勢複雜,文化上也和中國有隔閡,所以多年來這條路線並不順暢,所開列車時斷時續,作用大打折扣。幾年前重慶開通的歐亞運輸快線,是比較具體的成果。

上述兩個小故事,可以說是當前「一帶一路」的初級階段。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也要開闢跨國及跨洲的大通道,包括陸路和海路,以便把沿線大城市、大港口、主要產業園區串聯起來,其「基本原理」類似上述的歐亞快線和大陸橋。

不過,一帶一路的整套規劃中,大通道只是多個建設項目之一,此外,該規劃還有各國政策溝通機制、產業發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資金融通等內容。總的看來,一帶一路是要建設現代化的「歐亞經濟帶」,並外延到非洲一角及南太平洋。

目前一帶一路的主要政策文件,是大陸政府於今年三月底公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其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即為「一帶一路」;前者是從西安出發,走大陸西北陸路,經新疆、中亞、俄羅斯到西歐,後者從福建出發,走東南亞海路,經印度洋到非洲肯亞,再北上穿越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到達西歐。

值得台灣方面注意的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出發點在台灣對岸的福建,這有利於台灣通過福建,掌握一帶一路商機。其中,福建省泉州市自古即為中外海上交通重鎮,目前該市設有交通史博物館,台灣客商如參觀過該館,當可明白泉州挾歷史淵源,將來也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至於整體一帶一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目前已浮出檯面的,主要存在於上述政策文件所具體列舉的項目中,包括鐵公路建設、港埠建設、油氣能源開發及輸送、電力開發及輸送、光纜通信幹線網絡建設、商貿物流、新興產業開發、產業園區建設等。

其中,土木工程建設的分量很重,所以,一帶一路政策文件公布後,很多投資人立刻想到,近年在大陸銷路不暢、存貨積壓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品,將來會有新出路,因而相關廠商的上市股票,再度受到股民青睞,股價可望走出低迷。

建立人民幣經濟區

另外,大陸傳統的加工製造業,近年經營情況可說是「江河日下」,但目前可望搭上一帶一路的順風車,而找到新的立足發展空間,也就是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產業園區投資設廠,以就近掌握當地市場。當然,除了傳統製造業外移外,新興高科技產業前往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將受到大陸政府更大的重視,因為這樣可以沿路布建「中國特色」的高科技產業鏈,而足以抗衡美國的高科技產業。

事實上,一帶一路整套規劃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亞投行(AIIB)」,全名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中國主導設立的官方國際金融組織,資本額為一千億美元,未來將以各種靈活的金融手段,及股權操作模式,支持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亞投行近來緊鑼密鼓籌辦過程中,在國際上聲名大噪,主因是該行成功爭取到頗多「西方陣營」國家,成為創始會員國,而衝擊美國在全球「一枝獨秀」的金融地位。另外,台灣對亞投行的「先冷後熱」,也是一則熱門新聞,即台灣原先是冷眼旁觀,並未表達加入意願,但後來看到國際上出現加入亞投行熱潮,才趕緊遞件申請,而給人「急就章」的感覺。

這些熱鬧的新聞事件,並非投資人關注的重點。投資人該特別注意的,是亞投行將加速帶動人民幣國際化,在可見的未來,一帶一路將成為廣大的「人民幣經濟區」,換言之,亞投行在中國主導下,肯定會以人民幣作為主要的投資及貿易結算工具;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很快會成為一帶一路的流通貨幣,而明顯擠壓美元流通的空間。因此,未來一帶一路相關的人民幣投資工具,將比產業投資項目更為亮眼。

(本專欄由李孟洲、鄺民彬、陳至勇、黃齊元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