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台股投資新熱點

黃俊超 文章摘錄自第1879期

短線聚焦強勢、業績 長線留意修正後買點 每年的二、三季是台股最不容易上漲的時候,不過在全球股市持強、外資尚未全面翻空之前,仍有個股操作的機會,只是心態上恐須漸趨保守,而長線資金則可逢低介入績優的殖利率個股。

春夏交替、渾沌不明的四月天,是台股在過去的二○餘年中,僅次於九月最容易出現大幅變動的期間。以統計資料來看,承接著累積將近半年的漲幅過後,接下來又有五月的繳稅旺季、最不易上漲的六月,與第三季指數憑空蒸發的除權息,縱然平均仍能有將近○.一%的漲幅,不過上漲機率卻是不到四五%。

第二季須謹慎操作

今年四月,動盪因素依舊未見減少。先從國際股市來看,美國道瓊指數重返一萬八千點之上,距歷史高點已不到兩個百分點,日股在地震過後利空僅反應一天,目前已強勢突破前波平台整理區,美元指數近期的弱勢表現,給了新興國家股市大大的喘息空間,不過已回到去年整理區間內,另中國上證指數回到三千大關附近。

再從全球總經來看,多哈會議因伊朗拒不參與、沙烏地阿拉伯態度強硬,凍產計畫破局,油價未來走勢仍詭譎多變,加上日本發生等同阪神地震規模的熊本大地震、中國三月進出口數據似乎出現了好轉跡象,曇花一現與延續將有極大差異,另FOMC四月底的會議聲明,市場又要猜猜看今年何時升息、又升息幾次?

而台灣加權指數本身,低檔有季線向上交叉半年線的支撐,又月KD指標向上交叉才剛突破五○中值,仍具長線保護短線的空間與效果,不過成交量能仍難放大,單月的日均量不過八○四億元,若扣除掉ETF,則在個股上著墨的資金又更為冷清,因此,強勢股不容易有擴大與轉換的空間,操作上選股邏輯遠遠重於指數變化。

市場上總是流傳著「XX變盤」,追根究柢就是一種統計學,而四月與九月是相對容易開啟變化的兩個關鍵時間。根據附表統計數據來看,過去二○餘年,台股上漲機率以超過四分之三的十二月為最高,其次是二、三月,另九~十一月也有一半以上的上漲機會,不過若從平均漲跌幅來看,則是出現八比四的比例。

留意三個結論,一是元月行情不存在,由於年底上漲機率高,漲多拉回、年前減碼很正常,四月有點類似,也是必須面臨上漲過後的賣壓考驗,加上前一年度年報公告、股息政策陸續出爐,與第一季的財報緊跟在後,今年又有第一季台幣升值的相對負面不確定因素,獲利數字將考驗投資人能否看穿誰在裸泳的眼力。

第二,五、六月股市表現明顯受到繳稅影響,加上過去電子類股因季節性有較為明顯的五窮六絕現象,使上漲機率都是低於四成,這狀況甚至延續到七、八月的除權息旺季。因此,四月起投資人的警覺性開始提高,風吹草動都容易讓股價顯得不安穩,而美國股市俗諺「Sell in may and go away」,兩者的時間點相當接近。

三是統計數據是歷史累積,絕不代表未來將出現相同結果,也如同股神巴菲特評論技術分析,就像是看著後照鏡在開車前進,不過,人性總會讓歷史換個畫面且重複上演,循環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雖然國際股市依舊維持強勢,不過仍要提醒投資人,縱然第二、三季負面的變數相當多,操作紀律是最好的應對武器。

指數與股價只要能夠出現變動,對於股市操作來說就是一件好事,至於勝敗則端看投資人本身的用功程度。因此就算是四月多空變數依舊繁雜,不過若是能夠區分清楚短線強勢、題材性質的投機模式,重消息、技術與籌碼變化,與長線績優、殖利率的逢低布局投資,重產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就較易於找到投資步調。

第二季雖然平均上漲但是下跌機率高,顯示短線還是有個股可以操作,不過難度提升,建議可從基本面角度慎選,朝第一季獲利佳、第二季旺季搜索,或技術面強勢尤其是創高有量的個股;中、長線則可尋找仍被低估,且逐步進入旺季,或是除權息題材有機會發酵的公司,然持股比重需控制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

瞄準第二季績優族群

從龍頭台積電(2330)的法說會與年報致股東報告書中可以得知,不論市況有多麼不如預期,台積電今年與未來的成長,都將大幅領先整個半導體的產業,不僅持續全球逾五成的市場占有率,也將持續精進製程與技術。然而從產業面來看,包含手機、NB、平板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營運狀況恐將同步下修。

台積電對產業的預期,與股王大立光(3008)法說會透露的訊息相去不遠,兩家具高度指標性的台廠,有技術領先與全球市占率優勢,仍將會維持世界級的一流公司,但是其他多數電子廠商,恐將會面臨比較大的考驗,如蘋果供應鏈在傳出強震恐影響出貨、iPhone 7將改採玻璃機殼等利空襲擊下,股價相對顯得脆弱。

不過仍有部分電子類股進入旺季、跨界發展有成或產業長期趨勢持續看俏,例如工業電腦(IPC)、車用電子(含電動車)與MCU等(詳見後文),其中值得留意的是跨入汽車領域的電子廠商,在為升(2231)、同致(3552)大漲、拉升本益比與比價空間後,近期如敬鵬(2355)、先豐(5349)等,紛紛創波段高點。

而第二季相對有機會發揮的傳產類股,除了原物料與景氣循環的族群之外,如食品與餐飲、醫材、紡纖與汽車,都是資金可能持續轉進的標的。汽車近期因Tesla新車題材,帶動電池相關個股,台灣在特用化學方面有不少個股打入供應鏈,如近期漲勢剽悍的康普(4739)、美琪瑪(4721)等,仍可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