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Tesla迎擊Apple
長江後浪推前浪 江山代有才人出

黃俊超 文章摘錄自第1880期

蘋果與特斯拉,一家生產3C產品、產業逐漸走入高原期, 一家生產電動車、產業發展才正要開始,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家美國重要企業,卻都對於遠在半個地球外的台灣, 股市與其供應鏈股價產生絕對的影響性。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市場預期美商蘋果財報不佳,果不其然,可是股價依舊是大跌反應,甚至部分分析師對於今年iPhone銷售展望,悲觀預期將呈現史上首次年減,至於是否能就此利空出盡,還是未定之數,不過可以預見未來幾季將有可能出現頗為重大的調整甚至併購,蘋果重返榮耀需要時間與持續突破、創新。

而另一個市場的焦點,則是將於美國時間五月四日盤後公告財報的電動車廠Tesla。三月底,Tesla發表親民價格三.五萬美元的首款房車Model 3,且正式接受下單,短短三天的預訂數衝上二七.六萬輛,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這數量遠高於公司預期的兩倍以上,今年來股價自低點最高上漲逾九成。

蘋果弱勢拖累台灣電子股

雖然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開始有漸漸從雲上往下掉的感覺,爆發的Tesla市值則衝上全球第三二八名,但是產品與所屬產業完全不相同,兩家公司之間也仍存在著極大差距,不過相同點都是本著改變讓人類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創造商品,而之所以會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是因為牽動著眾多台廠供應鏈的股價轉折。

賈伯斯時代的蘋果,充滿創新的力道,每次推出的產品都能讓消費者有「WoW」的感覺,也延續到接棒的庫克早期時代,又加強管理、更重視數字,使得蘋果仍有向上成長的力道。市場很有趣,以前功能性手機做得越小越受到喜愛,然而智慧手機卻是放大、市場更大,iPhone 6系列銷售將蘋果推向歷史巔峰。

馬斯克是電影《鋼鐵人》的靈感來源,也被市場譽為最有機會超越賈伯斯的夢想實踐家,過去曾將創立的原型入口網站Zip2、PayPal等出售,而後試圖為世界帶來乾淨能源,包含電動車Tesla、太陽能SolarCity等,且成立了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期待將人類勢力更進一步延伸至外太空領域。

遠在半個地球外的台灣,股市表現與這兩家公司有著相當程度的連結,當蘋果如日中天時,台灣上百家的相關概念股跟著吃香喝辣,然而近一年來卻開始出現轉折,除了技術、製程領先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表現依舊一枝獨秀之外,僅有石英元件廠的晶技(3042),今年仍有雙位數的上漲幅度。

今年加權指數仍有小幅度的上漲,不過蘋果概念股表現卻是相對弱勢,也拖累電子股,尤其是機殼的可成(2474)與PCB的F─臻鼎(4958),出現雙位數的跌幅,而以去年每股稅後純益計算本益比,包含鴻海(2317)、鴻準(2354)、可成、和碩(4938)、F─臻鼎與台郡(6269)等,本益比都已低於一○倍以下。

電子跨界拉升本益比

Tesla於二○○八年發表第一代電動小跑車Roadster,○九年發表第二代Model S電動房車,Model S曾於一三年被國際重量級汽車雜誌《Motor Trend》評選為年度風雲車,且被稱為是汽車史上最偉大的發明;而一二年推出二.五代Model X電動休旅車,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發表第三代、也是最親民平價的電動車Model 3。

台股有不少公司是Tesla直接或間接供應商,附表以目前市場較為熟知的幾家公司為例,除了仍以消費商品比重較高的正崴(2392)、維熹(3501)與台達電(2308)之外,今年股價在業績持續向上,以及題材性的加持之下,幾乎都是呈現雙位數的漲幅,又以美琪瑪(4721)最大漲幅逾一倍為最高。

汽車與科技結合個股的本益比天花板,在胎壓偵測的為升(2231)與倒車雷達的同致(3552),雙雙爆發後已完全伸展開,Tesla供應鏈當中,包含和大(1536)、F─貿聯(3665)、美琪瑪與康普(4739),目前的本益比都高達二○甚至三○倍以上,與蘋果概念股相互對照,似乎出現了世代交替的狀況。

科技產品日新月異,從PC、NB到手機、智慧手機與穿戴裝置,真正廣泛運用大概也不過三○餘年,不過在同一段時間裡,汽車進步的速度卻是相對緩慢;近年來除了能源價格與環保的因素外,安全性成為重大考量,加上科技水準水到渠成,帶動電子跨界汽車、汽車電子化的趨勢更加明確。

市場願意給予的本益比,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對於產業未來發展的認同,當前市場對於消費性商品占較高的電子股,偏好度明顯有持續下降的趨勢,不過若是跨界發展,不論是當紅的汽車、醫材、軟體服務或工業四.○等方向,都會較不吝嗇地給予肯定,至於本益比的天花板會到哪裡,就看業績能否跟得上股價的腳步。

觀察企業獲利能否跟上

電動車或無人駕駛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競相發展的趨勢,各大車廠無不卯足全力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前進,Tesla是當中純度最高的公司,自然受到較多的關愛眼神,不過能否順利如期交車,則又是另外一回事。相對的,目前面臨瓶頸,但是血液裡饒富創新DNA的蘋果,低潮過後依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股市追求的是對於未來的夢想,資金從相對成熟產業,轉向正在迅速成長產業是天經地義的必然現象,縱然目前不少汽車電子相關公司本益比高得驚人,不過股價總是漲在事件真的發生之前,未來必須觀察企業獲利能否跟上,抑或僅是挾題材的虛胖股,操作上也必須分清楚短線投機題材或長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