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產業脈動

汽車產業的遠慮與近憂
供需結構惡化 中美兩國陸續浮現示警雜音

吳冠徹 文章摘錄自第1896期

已經走了數年多頭的汽車產業,除了短期動能略見疲態,且長期在技術與大環境的變化下,包括無人車、共享經濟的興起,所產生的衝擊值得關注。

合計占有全球近過半汽車銷售市場的中美兩大國,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產業皆從低點反彈起飛,加上來自於低利率、政策紅利所打造出對於消費有利的環境之下,汽車產業的美好光景著實走了好幾年,所帶來的外溢效果也讓零組件供應鏈業績表現紛紛沾光,自然而然成為投資市場鎂光燈追逐的主要標的。

不過從二○一五年開始,可以發現台廠汽車零組件營運一反過去二~三年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情況,所呈現的業績不再那麼一致的亮麗。特別是,與中國內需市場連動性高的公司,經歷了過去汽車下鄉或是一連串的購買補貼政策,供給與需求齊揚的榮景,然而山再高也有頂,銷售成長趨緩的跡象也在去年上半年浮現,唯中國屬於政治導向的國家,在官方再度出手相救,推出購置稅減半之下,第四季景氣開始回升,著實讓產業鬆了一口氣。

中國紅利政策的下一步?

但是在去年底車廠訂單拉貨過度,以及合資、自有品牌車廠競爭力道加劇,今年第二季產業的疲態再度浮現,這部分若觀察以中國為主要營運地區的零組件股王同致(3552)營收變化可以得到驗證。當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剛公告的七月庫存預警指數為四九.五,回降至五○以下,顯示年初開始的庫存去化情況持續好轉,加上部分地區氣溫開始轉涼,車廠暑休將陸續告一段落,同時趕在年底政策補貼到期之前消費者簇擁買氣,將有助於整體產業動能再度回升。

只是需要留意的是,在利多結束後產業的動能可否繼續,特別是中國官方的供給側改革,過去專注於鋼鐵、水泥、煤炭等大宗物資產業,近期政府傳聲筒的〈人民日報〉卻罕見指出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明顯放緩,一五年占中國汽車產量九八%的三七家主要車企產能為三一二二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二五七五萬輛,產能利用率為八一%;商用車產能五四七萬輛,產能利用率僅有五二%,汽車業未來很可能將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顯示官方對於產業的結構性惡化已發出警報。

無人車長線衝擊可觀察

此外,全球第二大市場的美國,銷售總量排名第二的福特汽車,除了剛公告的第二季財報獲利年減九%不如市場預期之外,且對於市場展望認為受到產業競爭壓力增加,以及消費者需求放緩,加上汽車庫存/銷售比處於近五年高點,已回到上次經濟衰退的水準,不僅下修一六年車市銷售,並認為一七年動能將更趨緩。

在產業競爭、需求進入高原期,以及升息循環和民眾預期所得成長的成本消減效果等原因影響,皆為汽車業短期上的隱憂。另外,站在長期的觀點,電動車與無人車成為世代的新趨勢,帶動周邊零組件包括電池、感應器等供應鏈營運可以正面看待,不過在無人車的特性之下,可使用的時間彈性擴大,甚至再搭配共享經濟的Uber、滴滴出行的新營運模式,或許當初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讓汽車進入每一個家庭的願景,可能因此產生變化。在每戶汽車所需保有量進一步下滑,巴克萊先前即分析如果無人駕駛成為主流車種,未來二五年美國汽車銷售可能下滑四成至九五○萬台,促使車廠大幅削減現有產能,對於汽

車產業的長線衝擊不得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