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追價買盤湧入四大險企
陸股重回多頭 大型股亮麗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10期

在Fed即將展開升息循環的預期心理下,長債殖利率大幅彈升,對以「息類資產」為主的保險業來說,長期資產負債表可望獲得改善。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也許只需要短短三個字來形容:「很川普」。自從地產大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表現就很兩極,美國公債殖利率、美元、美股暴衝的同時,亞股顯得相對疲弱,十一月九日的「川普大黑K」,成為許多市場亟待克服的壓力,而許多產業看好、看壞的理由也變得「很川普」。川普的勝選攪亂了全球股市,唯獨陸股受影響的程度輕微。

一線藍籌股強漲

就技術面而言,中國是近一個月相對強勢的市場,即便人民幣貶值壓力沈重,川普勝選的當天也出現異常波動,但衝擊過後,上證指數依舊量價齊揚,頻創波段新高。和過去幾年一樣,陸股第四季向來表現不差,官方刻意引導資金「由房入股」,加上深港通的開通預期,以及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成為帶領股市重回多頭的催化劑。

十月以來上證指數站穩年線後緩步上漲,波段漲幅逾八%,漲勢看來健康,但上漲結構卻十分集中化,真正突破年線的個股並不多,如受惠大宗商品價格推升的煤炭、有色金屬類股,以「中字輩」個股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概念股,以及金融板塊當中的證券、保險股。

由於漲勢過於集中在一線藍籌股,許多散戶可能持股滿檔卻賺不到錢,這種「賺指數、賠價差」的情況,台股投資人應該十分熟悉,賺不到錢的散戶可能也會出現一個疑問:藍籌股漲這麼多,該不該追?相較之下,機構投資者就沒有這樣的顧慮,特別是近期聯準會主席葉倫暗示即將升息的言論之下,保險企業的一舉一動也備受矚目。

中國平安是高房價大贏家

事實上,中國大型保險企業的市場影響力不容忽視,最明顯的例子是「舉牌概念股」。在以散戶為主的陸股結構中,保險公司青睞哪些上市公司,往往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持有總股本五%以上且對外公告的個股。自去年陸股崩跌以來,險資舉牌動作頻頻,今年則大舉介入萬科A(000002.SZ)、伊利股份(600887.SH)股權,引發市場追價買盤。

無論是通過舉牌還是其他方式進行股權投資,保險公司的選股邏輯大致上仍依據個別公司的獲利水準、流動性、股息殖利率等要件,因此在以中、大型股為主的漲勢中頗具優勢。而且,保險公司本身也容易吸引法人資金進駐,像是中國四大險企的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新華保險(601336.SH)(01336.HK)近期在中港股市皆大漲。

股市的短、中期波動,往往會直接影響財報表現。根據剛發布的季報顯示,四家險企前三季合計淨利為八三六.五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下滑逾兩成,下滑主因是陸股整體表現不如去年。其中,中國人壽前三季獲利年減近六成,中國平安淨利達五六五億元,逆勢成長十七.一%,比起國內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今年前三季獲利為二五三億台幣,要高出數倍之多。

以收益結構來看,保險資金運用主要有三大項:股權投資、固定收益類投資、現金部位。根據中國平安的半年報數據,影響投資損益較大的項目則是股票以及其他類投資,股票投資比重七.二%略高於其他險企,但歸類在其他類投資的投資性房地產金額達三三四億元,遠高於其他三家險企的總和一○六億元,顯然中國平安在房價大漲的過程中成為大贏家。

面對長期低利率環境,保險公司要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其實頗有難度,類似中國平安受惠房價大漲的例子並不多見。然而,近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彈升,殖利率曲線變得陡峭,對整體壽險業是有利的,經常性收益可望提升,長期資產負債表將因此獲得改善,銀行業則可以利用借入短期和貸出長期來獲取利差。

息類資產當道

過去兩年,大型保險公司似乎已經預期到利率可能出現拐點,中國平安、國泰金紛紛加碼年期為七~十年的固定收益海外資產。此外,股權投資項目當中,長期投資中、大型股帶來的股息收入,也是業者主要收益來源。在股債皆漲的預期心理下,保險公司某種程度也變成了息類資產。

短期而言,中國四大險企近期股價上漲的原因,則是預期陸股第四季將重回多頭,一線藍籌股輪漲,險企的帳上未實現利益可望增加,有利於短期資產負債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