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中資入市 港股大浪來襲
資金南下是大勢所趨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22期

港股成為今年以來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直接原因是中資積極入市。但近期中資大買港股,據說是為了規避政治風險。

金雞年一開市,港股熱鬧不已,追價熱情似乎更勝台股。延續一月的漲勢,恆生指數近日再度衝擊二四○○○點關卡,十五日成交量突破千億港元,約是農曆年前的一倍;國企指數迅速衝上萬點,而且漲勢凌厲,單日成交量幾乎是年前的二倍。如果和台股相比,從去年底加權指數九○七八低點起算,台股波段漲幅約八%,但同一時間,恆指漲幅達十二%,國指上漲十五%。

港股政治行情?

短短一個多月,港股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明顯而直接的因素應該是中資入港。然而,短短幾天之內,中資股湧現大量買盤,似乎不太尋常,而且資金的來源也眾說紛紜。起初市場傳言有「神秘資金」流入港股,後來的說法則是內地私募基金在H股大舉掃貨。

關於內地私募基金屯兵香港的傳言,其實由來已久,但私募基金的性質也有多種說法。一般而言,投資港股的私募基金,分為境內與境外設立兩種,在境內設立的基金限制較多,投資港股必須透過滬港通、深港通等官方管道。另一類則屬於民間集資的性質,完全不受規範,港人將它稱為內地莊家。

按照投資目的區分,港媒將近期入市的中資又分為幾種。一種是原先國企或民企用於海外併購的資金,後來被外匯管理局喊停,只能暫時滯留香港。另一種屬於套利資金,長期以來尋各種管道停泊香港,利用A股與H股的差價進行套利。在中央管制資金外逃以及人民幣貶值的驅使下,這些資金長期滯留香港,某種程度也是在規避匯率風險。

還有一類中資入市和政治因素有關,也是媒體最感興趣的。過年期間,著名的金融巨鱷、明天控股集團(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在香港被捕,此一政治事件引起中外媒體高度關注,而且涉及多名高官以及太子黨成員。

中資追價積極

這些官二代和權貴子弟成立的多家私募基金,曾經涉及多宗操縱股市、金融違法案件,經由媒體大量報導,看來是確有其事。港媒揣測,在肖建華事件後,許多滯港的私募基金暫時無法出逃,大量買入H股,是在規避政治風險,但這種說法未免過於泛政治化,又富有戲劇性。傳出這種說法的原因,主要還是時機點巧合,近日中共證監會也公開表態,要有計畫地將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與此同時,近期多檔中資股爆量上漲,接連數日見到連續性大量買盤,而國指的漲幅也明顯大於恆指。

除了政治行情的說法,不能忽略的還有國際因素。自從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股無疑是全球股市的多頭指標,如果以就職日(一月二十日)為分界,港股在川普就職後漲勢格外突出,但大致上還是和美股同步。恆生指數重登二四○○○點之後,大摩再度重申看好中港股市的言論,預估恆指在今年底可能升破三萬點。

從類股來看,近期中資金融股仍是領漲主流,銀行股的建行(00939)、中行(03988)、工行(01398)表現突出。保險股受惠養老金入市題材,中國人壽(02628)、平安保險(02318)也在年後大漲。此外,汽車股的廣汽(02238)股價續創新高,吉利汽車(00175)入選恆指成分股;水泥股的安徽海螺(00914)、中建材(03323)先後大漲;瑞聲(02018)、舜宇(02382)仍然是科技股的標竿,富智康(02038)上調去年獲利預估,頗受買盤青睞。

事實上,近期中資大量買入的汽車、水泥、航運股,都不是恆生指數成分股。成分股的匯控(00005)、港交所(00388)則表現穩定,只不過追價熱情不如中資股。這一波港股大漲,外資、港資、中資都參與其中,但相對而言,中資更積極。香港本地人仍然對於中資入市心存畏懼,這種心態表現於房市,也表現於股市。

港股水位上升

至於中國資金大舉南下投入港股,是為了逐利,還是為了規避各種風險,市場上存在各種說法,這些說法多半沒有數據佐證,或許只能做為參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大陸股市、債市、房市普遍缺乏投資機會,南向資金對港股的影響性將日益提升,資金南下已是大勢所趨。此一趨勢表現於滬港通下的南向資金淨流入遠大於北向資金,以及AH股價差持續拉近。

就投資角度而言,受惠資金大舉流入,近期港股水位明顯上升,恆指漲勢也逐漸進入壓力區。後續要密切留意的還是資金變化,倘若資金水位開始消退,屆時港股才會面臨較大的修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