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上天、入地、全球化
互聯網的下半場…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34期

進入下半場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大廠自建資料中心,追求內容應用再深化,彼此的競爭似乎只剩下股價上的追逐。

不久前,在中國的一個網路社群裡,曾經流傳這樣一個話題:今年最賺錢的姿勢之一,是讓馬雲、馬化騰為你打工!這篇文章大致交代了阿里、騰訊今年以來股價漲幅,以及長期持有的年化報酬率,隨後又附上了幾檔連結中國互聯網企業、全球互聯網巨頭的指數型基金,以及作者的聯絡方式。很顯然,這應該是一篇宣傳互聯網基金的行銷文章,將網路大亨比喻為「打工仔」也許過當,卻不失為一個聰明的行銷手法。

「下半場」成為熱詞

近期全球網路巨頭一再成為市場焦點,主要原因是股價太會漲,例如谷歌、亞馬遜、臉書、雅虎今年以來上漲約二~三成,就連股神巴菲特都直呼自己搞砸了,後悔錯過了亞馬遜和谷歌。此外,還有騰訊、阿里巴巴的市值追逐賽,阿里在二○一四年上市之初,市值幾乎是騰訊的一倍,如今兩家公司並駕齊驅,由騰訊略微領先。騰訊自上市以來累積漲幅超過三四○倍,但是在股東名冊上,昔日的原始股東幾乎一個不剩。

在大型網路公司接連飆漲的當下,錯看股價並不稀奇,但同一時間還有更多網路新創公司吹起新一輪泡沫,估值大幅下修。網路股估值兩極化的現象,今年以來特別明顯,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最能引起多數人共鳴的一種說法,應該是中國的美團點評CEO王興喊出的「下半場」觀點。

在去年底中國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王興提出他的觀點,並且得到許多同業的認可和回應,「下半場」一詞因此熱了起來,還經常被各媒體、分析員拿來應用在分析中國經濟、股債走勢、國企改革、各大熱門產業,一時之間,好像每個產業都有上、下半場之分。

按照王興的說法,互聯網的上半場是在追求用戶規模成長,業者彼此爭奪的是「人口紅利」,主要方法是花錢買客戶、衝流量。但是當中國網民人數來到七億人,業者再依靠硬體免費或者虧錢賣的策略來搶用戶,空間已經不大,整個行業面臨新的轉變。

老牌網路股勝出

如果互聯網產業真有所謂上、下半場之分,那麼上半場注定是要亂哄哄的,業者之間激烈對抗,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市場上,除了有BAT這樣的獨角獸企業,樂視、小米也紅極一時,同時整個產業還迎來了資本化的春天,在官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掀起新一波創業潮,線上線下企業瘋狂併購,網路新創公司野蠻生長。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追求的是市場廣度,容納得下各類型的業者,同時還有多種業態,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等。「互聯網+」概念的出現,基本上打破了許多行業的壟斷現象,主要是希望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造傳統行業,進而衍生出其他需求,把蛋糕做大,但實際卻是把餅攤薄了,由線上線下業者搶食。

去年底,中國官方終於做出策略修正,「互聯網+」只能作為實體經濟的補充,而傳統行業也不一定要由互聯網來改造。官方態度的轉變,或許正是上、下半場的分界點。

進入下半場,精彩程度也許不如上半場,產業競爭態勢逐漸明朗,大老們說話也變得客氣,不再針鋒相對,彼此的競爭似乎只剩下股價上的追逐。如果以百億美元市值為標竿,真正的互聯網標竿企業只剩下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網易、攜程網、微博,最近衝上百億美元市值的教育企業新東方(EDU.US),則是從線下走到線上,並不歸類在網路股。

顯然,最後還是老一輩的網路公司勝出了。馬雲與馬化騰的「二馬之爭」,看來各具優勢,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百度也是攜程網最大股東,京東商城與騰訊結成同一陣線,網易來自廣告、遊戲的業務量穩定,新浪微博早已攻占影視娛樂圈的輿論陣地。也許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而且大致呼應百度CEO李彥宏所說,這行業不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

內容與流量兼具

從使用需求來看,互聯網並非無所不能,網民們每天關注的「網上那些事」,不外乎是瀏覽訊息、搜尋資料、社交活動、購物、遊戲、訂票等等,去年網路產業發生許多併購案件,也多半出自這些領域。其中,社交活動、瀏覽訊息占去絕大部分時間,除此之外,互聯網很難再衍生出其他需求。

按照王興的觀點,進入下半場之後,網路業者應該更重深度,三個大方向是「上天、入地、全球化」,此話看似籠統,卻也不無道理。上天指的是高科技,具體例子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或是國際網路大廠自建資料中心,只不過外界很難一窺其奧秘。入地指的是應用再深化,就像馬化騰所說,內容的價值越來越重要,流量與內容的重要性,可能由八二變成五五。

對於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全球化是最難突破的關卡,也是中、美兩大網路強權的實力差距所在,而阿里、騰訊能夠做到的全球化,主要是海外併購,而非走向全世界。至於這一波中、美網路巨頭股價要漲到多少,估值才算合理,也始終是個未知數,網路股其實難以具體評論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