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中港信評降級 穆迪不懷好意?
港股「五月賣空」效應引發關注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37期

五月以來,放空機構紛紛唱空中國,將目標對準中資股,穆迪也適時出手調降中港信評;面對「空軍」言之鑿鑿氣焰囂張,港股的反應倒是很淡定。

投資市場流傳已久的「五月賣股」魔咒,今年似乎並不靈驗,五月以來全球各主要市場仍以漲勢居多,亞洲以韓國、香港股市表現最為突出,恆生指數今年漲幅甚至贏過那斯達克指數。然而,就在恆指連漲五個月、突破二五○○○點關卡之際,漲多的股市也開始面臨利空考驗,近期中國與香港接連被國際信評機構穆迪降級,就被看做是對港股的一次壓力測試。

信評機構沒安好心?

五月二十四日,穆迪宣布將中國的信用評級從Aa3下調一級至A1,並預期中國的債務負擔會在二○一八年快速提升至GDP的四○%,GDP增長率將在未來五年降至接近五%水準。調降主權評級,意味著當地投資產品風險上升,投資者將收取較高利息來補償可能發生的損失,未來中國企業發債進行海外融資時,可能要多支付利息。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香港主權評級也一起被下調,從Aa1下調一級至Aa2,主要理由是香港與內地的金融聯繫密切,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即將開通的「債券通」,以及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等多個項目,將使內地債務風險蔓延至香港;如果中國對香港的政策制定、政治影響進一步加深的話,香港主權評級將面臨再次下調。

顯然穆迪不僅唱空中國,還認為香港已逐漸喪失獨立性,勢必被中國債務問題拖累,此言一出,中港媒體自然是一陣撻伐。首先發難的中國官媒《新華社》認為,穆迪的觀點是對中國經濟的誤讀和誤判,評級結果自然偏差,並且引用了股神巴菲特去年因波克夏沒有得到最高信用評級時所說的話:這種信用評級根本是錯誤的機制,是阻礙不前的機制。

以往中國媒體看待評級問題,往往是批評其動機,或者翻出他們的事蹟,說這些評級機構在次貸危機中,完全起不到防範風險的作用,在歐債危機中又對歐洲國家落井下石,三大信評機構可謂劣跡斑斑,他們的評級自然也就不可信。

部分香港媒體也認為,穆迪突如其來的降級行為,是不懷好意之舉。尤其七月一日就是慶祝香港回歸二○周年的大日子,而且一帶一路峰會才剛結束,A股進入MSCI又即將揭曉,穆迪選擇在此時送來「大禮」,準是沒安好心,趁機搗亂。

中國國債打包出國?

同樣讓人懷疑的,還有即將開通的「債券通」。不久前,中國人行與香港金管局對「債券通」的北向交易開了綠燈,讓境外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而且不設投資額度限制。此舉往往被看做是將中國國債打包出國,以緩解債務問題,穆迪出手降評,時間點未免過於巧合,而港交所也適時做出回應,穆迪降評將不影響「債券通」的開通。

如果撇開動機論、陰謀論不談,雙方基本上還是各說各話,各自表達立場。中國財政部認為,其政府債務占GDP比率約為三六.七%,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太大變化,並非像穆迪估計的那樣,比率會超過四○%;截至去年第三季,非金融機構債務對GDP比率約二五○%,比起一些先進國家,債務規模仍在控制之內。穆迪的作法,是對中國瞭解不夠,低估了中國政府的能力。

恆指再闖天險

事實上,外界對於中國債務問題的質疑,主要是增幅過快,而非整體規模,例如高盛曾指出,中國債務占GDP比率,從一五○%增加到二五○%只花了七年,增幅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瑞銀則預估,此一比率在兩年內可能會站上三○○%。中國債務風險是否可控,多空看法十分兩極,此一現象,或許就像先前部分媒體評價特斯拉一樣,說它要嘛是一塊難得的瑰寶,要嘛就是一場設計精妙的龐式騙局。

目前看來,穆迪調降中港信用評級,對股匯市的影響有限,市場反應不大,一旦標準普爾也跟進下調,才有較大影響。至於中國信貸危機是否引爆,關鍵或許在於居高不下的房價,房價高漲之餘,炒房資金仍然蜂擁而入,一旦趨勢反轉,債務問題才會引起更大的關注。

此外,近期引發關注的還有港股「五月賣空」效應。五月以來,放空機構紛紛唱空中國,將目標對準中資股,有「小沽神」之稱的放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甚至表示,將繼續沽空香港上市公司,尋找那些無論中國政府怎麼做,也終將垮台的企業。

面對「空軍」言之鑿鑿氣焰囂張,港股的反應倒是很淡定,雙箭頭騰訊(00700.HK)、匯豐控股(00005.HK)力撐指數,中資金融股、航空股、澳門濠賭股等表現出色。在中國資金外溢效應下,此波恆生指數再闖二五○○○點天險,情況或許就和台股攻萬點類似,只要守穩在天險之上,多頭仍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