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焦點議題

生技雄風能否重振?
又來了一個重磅的生技醫藥產業大聯盟

徐玉君 文章摘錄自第1938期

繼「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之後,又來了個重磅級的「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沉澱年餘的生技產業能否重新聚焦投資人的眼光有待觀察。

國內生醫產業發展史,可說是由一連串的發展方案、發展中心、發展委員會、發展聯盟等,所交織出一塊塊產業願景圖騰;日前,又來了一個由國內二十四個公協會和法人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重磅級「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這個聯盟會不會是產業願景的最後一塊拼圖?在生技醫藥產業沉澱年餘後,能否重振產業秩序與發展,應該是所有投資人的期望。

簡化溝通窗口求加速發展

重新回顧一下台灣醫藥產業的政策發展進程,一九八二年政府首度有了朝生技產業發展的目標,因而修訂「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增列生物技術、肝炎防治、食品科技、光電科技等四項重點產業;到了一九八四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一九九六年在立法院的支持下,前身是「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的「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開始運作,並於二○○三年正式成立;二○○七年櫃買中心將生技醫療類股獨立出來,正式編列生技指數,同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立法,通過適用研發新藥及高風險醫療器材業之研發及培訓支出投資抵減、股東

技術抵減及技術入股緩課稅等,為生技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也因為此法,累計至一三年六月共計有高達五六家生技新藥公司、一一一個品項的生技新藥被審核認定;而在此期間,最關鍵的當屬二○○九年「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以強化產業研發能量及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為主要訴求、並成立生技創投基金導入資金、以及成立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立法改善幫助產業等等,是結合國科會、經濟部產業研發中心、衛生署及經建會的重要政策基石。

緊接著接棒的是一二年成立的「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宗旨是呼應政府施政方向,推動生技醫療產業成為我國下一波經濟動能,並以促進台灣新藥研發、建立生技新藥專業平台、以及國際交流窗口,連結產業創新合作聯盟等為任務。這一連串的行動方案,創造出生技指數長達近六年的大多頭行情,由低點的四六.二二點,攀上一四年中最高峰的二四五.四四點。

產業禁不起其他風風雨雨

之後的故事,就是基亞(3176)肝癌新藥PI-88的三期期中分析的解盲失敗,在沒有獲利支撐下所築起的生技本夢比高樓應聲傾倒,從高點一路腰斬至最低的一一五.四二點;接下來是浩鼎(4174)的掛牌,在全球唯一主動式免疫療法新藥OBI-822的光環下,為生技產業再一次掀起高潮,指數反彈上揚至最高的二一二.六二點;無奈,OBI-822三期臨床解盲的失敗,再一次重挫投資人對生技產業的信心。

儘管這段期間,包括有寶齡(1760)、太景*KY(4157)、智擎(4162)等新藥陸續獲FDA、EMA、CFDA、TFDA等藥證並且上市,卻沒有為生技產業帶來振奮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因為之前的本夢比高牆築得太高外,投資人對生技新藥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意識到新藥進入臨床不代表成功,成功不代表能取得藥證,取得藥證不能與上市能賣得好畫上等號,對新藥的評估模式已經發生質變。

這是一個好現象,在對生技新藥的流程與基本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產業開始推動政策必須與時俱進的修法腳步,因此,近來包括生策會、生技中心等,都積極與業者進行多面向的討論,五月三十一日,由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主導的生策會,就召開生技醫療經營者會議,與業界分組討論出政策需要給予的協助與輔導項目(詳見圖表),並期待可以為生技醫藥產業建構更完整的法規、資源、平台等。

政策、法規需與時俱進

無獨有偶,隔日(六月一日)由「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理事長張鴻仁擔任主席的「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主要宗旨是─產業協作、政府溝通、全球連結。副總統陳建仁更親臨會場致詞,儘管是老調重彈,不過這場國內所有生技醫療產業領袖、公協會理事長、業界菁英幾乎全員到齊的盛況,或許也說明了朝野對生技產業發展的殷殷期盼。

時至今日,生技醫藥股在歷經了年餘的洗盤後,籌碼沉澱、股價位置在相對低檔區,現階段,大聯盟能否發揮帶領生技醫藥產業脫離政治介入、人為炒作的陰霾,讓產業發展邁向正途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