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食安危機迫使中國食品業升級
過去八年宣布八○個海外併購案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1940期

二○○八年中國致命性食安事件層出不窮,迫使當地食品業必須升級,並導致其對海外同業的併購風潮;這些經過外商加持的食品加工業者,現已更具競爭力。

民以食為天,但中國的食安問題卻是無法無天;吃死人的案例,時有所聞。而如此的情形,也讓當地消費者對於本土的食品加工業者充滿戒心,並寧可多花一些錢,去購買進口產品;不然就是趁著出國旅遊搶購奶粉等商品。

隨著所得的提升,中國的消費者對於食安問題也愈來愈重視。而如此的情況,也迫使了中國一些具規模的食品加工業者,營運必須改弦更張,以抓住消費者的胃、挽回其偏離的心。其做法不外乎併購外國同業,抑或模仿其經營模式等,以提升自己的形象(並藉此提高產品售價)。

自從二○○九年以來,中國食品加工業者至今已經宣布了大大小小總計八○個以上的海外併購案(即平均每年接近了十個併購案),累計總值則為一二○億美元。

陸食品業最大併購案

其中,又以二○一三年萬洲國際公司(WH Group Ltd.;股票代號:288 HK Equity)以六九.五億美元(即相當於二一○○億台幣)的代價,買下當時為全世界最大的冷凍豬肉生產商─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Inc.;全美國有近三○家的加工廠),並因此創下了中國食品加工業界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最受到矚目。

中國食品加工的市場日益龐大,目前已屆二二六○億美元的規模。另外,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豬肉,就全由中國一地消費掉;當地平均每人豬肉的年消費量,也已經攀升至三九.四公斤的水平。而隨著當地所得不斷的提升,其對肉類的消費需求自然也愈來愈龐大,並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與日俱增;去年,美國進口至中國與香港的豬肉總數量,就再增長了六一%。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四年前,萬洲國際買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如今看來,顯然就是明智之舉了;目前史密斯菲爾德的肉類食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比萬洲國際自身所賣的,還要高出至少兩成。而一四年八月初,其又在香港上市後股價能漲能跌,表現甚為活潑;今年以來,股價再漲十七%以上;而六月十四日盤中,更以七.六五港元再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前進海外更具競爭力

美式的肉類食品,在中國市場真的很吃得開,因為當地的消費者相信,在安檢上較為嚴格。然而,到目前為止,中國並未開放諸如:香腸、火腿及培根等加工肉品的進口。因此,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二○一五年,萬洲國際又在鄭州開設一家美式的食品加工廠;並預估到了二○一八年其每年所生產的美式加工肉品,將可達到三萬公噸的水平。

不過,論及近幾年來中國併購最為積極、頻繁的公司,就非諸如國營企業的光明食品集團(Bright Food Group Co.)等莫屬了。二○一五年該集團也以二一.六億美元的代價,買下了以色列的乳品業者Tnuva Food Industries Ltd.。此外,光明食品集團的相關企業也分別購買了紐西蘭的新萊特乳業公司(Synlait Milk Ltd.),以及澳大利亞的一家食品加工業者Manassen Foods Australia Pty.。

另外,今年五月間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600887 CH Equity)則以八億五千萬美元,購得了達能公司(Danone SA)的Stonyfield的品牌。

二○○八年,中國致命性的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全國譁然,迫使當地的食品業必須拚升級,並導致其對海外同業併購的活動蔚為風潮。如今看來,可說是因禍得福;因為這些經過外商(技術)加持的中國食品加工業者,非但規模變得更大;而且,現在海外市場也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