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拿了就走」無人便利店來了
零售業另一波大變革的開始?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44期

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相繼推出無人便利店,在概念上類似一台大型自動販賣機,並且藉由金融科技、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構成一套支付結算系統。

繼去年底亞馬遜推出無人超市「Amazon Go」之後,日前阿里巴巴的無人便利店「淘咖啡」也在中國杭州正式亮相,號稱可同時容納五○人購物,結帳不必排隊,買單不用掏錢包,商品拿了就走。亞馬遜與阿里的無人零售計畫,是金融科技(FinTech)與物聯網技術的全新結合,一旦開始普及,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再排隊等結帳,同時也意味著大量工作機會將從此消失。

線下消費 線上扣款

無人超市的新概念,早在去年底已經引起各界關注,因為亞馬遜開了一家不用排隊的超市Amazon Go。走進Amazon Go,第一步是用手機在入口處掃二維碼,進行身分認證,店內備有多個攝像頭、各種感測器,將判斷消費者所處位置,並且透過感知人的動作,人與貨架之間的相對位置,和貨架上商品的移動,來計算與判定是誰拿走了哪件商品。消費者選購完成後直接走出商店,Amazon Go會自動從登錄的信用卡或提款卡進行扣款,並寄出收據。

Amazon Go的最大賣點,是內部沒有收銀員和結帳櫃台,東西拿了就走,亞馬遜稱這項科技為「Just Walk Out Technology」。當顧客拿起一件商品,這件商品也會出現在線上購物車,把它放回原處,則自動從購物車移除。整個購物流程看來非常方便,而且十分類似網購,差別只在於消費場景不同。

阿里推出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在進店時同樣必須打開淘寶App,透過掃碼取得身分認證,與Amazon Go的最大差別是離店前必須通過兩道「支付門」,第一道門是感應顧客即將離店的訊息並自動開啟,第二道門是進行商品識別和支付。店裡的每個商品上都有自己的標籤,通過第二道門可以讓標籤消磁,經機器辨認後才能解鎖大門;假如身上攜帶了沒有付款的貨物,機器讀出後將響起警報,並督促放回或付款。完成扣款後,用戶手機上將顯示「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從購物流程來看,Amazon Go似乎略勝一籌,商品拿了就走,對消費者來說,這樣自動化、智慧化的超商將帶來許多方便。但缺點在於無法同時容納數十人購物,當消費者在貨架上七手八腳地移動商品,圖像識別系統有可能產生誤讀,出現不正常購物行為(如故意遮住鏡頭),可能無法進行識別。

消費行為數據化

比較起來,Amazon Go強調無人超市的高科技和便利性,阿里的無人零售計畫則較具可行性,為了避免商品識別和支付出現錯誤,在結帳環節,是以「支付門」代替結帳櫃台。

在技術上,傳統零售業是以單一商品搭配單一條碼進行掃描結算,阿里的無人超市是在商品上配備RFID標籤進行識別結算。以Amazon Go為代表的「拿了就走」技術,則更接近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零售,但必須以數十個攝像頭、感測器,結合生物辨識、視覺演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構成一套完整系統。經由不斷優化的系統,會明確記錄顧客每一個行為,即時傳輸給Amazon Go的資訊中樞進行支付結算。

無人零售新革命

本質上,亞馬遜與阿里打造的無人超市,其實類似自動販賣機的概念,這種概念最早發生在二○一六年初,瑞典出現以手機掃二維碼進門,再用手機綁定信用卡支付的無人便利店。後來亞馬遜推出Amazon Go,無人超市才成為各大網路企業都在關注的新應用。

這項應用在中國通常會被說成是新一波零售革命。時間拉長來看,零售業的革命也分成好幾個階段,從傳統雜貨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再到網路電商。隨著純電商逐漸式微,線上企業紛紛走到線下,零售業的本質也將重新被定義。

進入無人零售時代,線上與線下消費的邊界將被真正打破。一旦消費者的付帳習慣,由現金、信用卡轉變為手機消費,再利用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先進技術,未來每個消費者和消費行為都被一一數據化,每一筆訂單都像是網路訂單,而消費行為卻是發生在線下。

於此同時,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也不再只是說說而已。目前看來,無人零售的崛起,可以幫助零售業者省下人力成本,也能幫助消費者省下排隊時間,並且讓純電子商務真正淪為一種傳統概念。只不過,無人零售的龐大商機,仍將由亞馬遜、阿里等大型網路企業來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