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焦點議題

生技產業重建投資新秩序
亞獅康破發、泰福流標…

徐玉君 文章摘錄自第1947期

生技醫療是政策積極推動的下一個兆元產業,只是,當尚未獲利的新藥研發占有最高的總市值比重,就該重新評估這個產業投資秩序已遭到扭曲。

泰福KY上市承銷競拍流標,將延後掛牌,這並非發生了甚麼事,而應歸因於市場資金焦點不在生技產業所致。尤其新藥研發在過去三期臨床數據失敗的案例衝擊下,投資人對新藥始終保持警戒心,這對生技投資是件好事,那麼生技產業究竟該如何評斷與如何拿捏?要做的功課還很多。

政府對於生技產業的定義甚廣,經濟部將之區分為三大塊,包括應用生技產業、製藥產業及醫療器材產業;而應用生技產業是指以生物技術從事產品研發及製造、或支援醫藥品開發提供所需服務,產業項目涵蓋:生技服務業、特化生技、食品生技、農業生技及環保生技等。而製藥業則以藥品為主,包括:西藥製劑、生物製劑、中藥製劑、原料藥等。醫療器材分類較細,依據功能、用途,區分為診斷與監測用醫材、其他類醫材,以及預防與健康促進用器材等等。

換句話說,生技產業的投資,其實可以是廣泛的,偏偏當第一家生技新藥研發公司出現,市場對於「稀有物」總是鍾情,加上對於不熟悉的產業,容易將公司說法照單全收並且自我催眠,於是建構出新產業的股價本夢比。這個模式成為後進之秀的楷模,紛紛投入資本市場,募集低成本的市場資金,更有甚者連結市場主力聯合炒作…;因為市場資金的追逐簇擁,跳過了基本面的研究,一場超完美的生技投資資金瘋狗浪,到最後成了一曲變調的探戈。

資金追捧榮景不再

感謝基亞(3176)肝癌新藥PI-88及浩鼎(4174)乳癌新藥OBI-822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的失敗(對於當時投資該兩檔股票,身受其害的投資人深感同情!容後再續),讓資金瘋狗浪得以回復平靜,重新看待新藥研發。

從藥華藥(6446)、生華科(6492)、亞獅康KY(6497)的競拍,到泰福的競拍流標,可以約略知道,投資人對於生技新藥研發公司的態度轉趨保守,當然還因為目前市場投資氛圍圍繞在高科技產業所致,市場資金往看得到獲利與獲利預期的公司駐足,自然壓縮了新藥研發個股股價的表現空間,換句話說,市場資金並不在生技產業領域。

無怪乎,當泰福挾生技天王趙宇天博士光環,仍然無法有效吸睛的關鍵因素,輔以競拍當時,同時有今年預估EPS上看三元的穎漢(4562)、及華碩集團旗下金雞母、上半年EPS已達二.九九元的研揚(6579),兩檔個股進行競拍,且均順利完成,僅泰福流標,兩相比對下,確立了新藥研發的資本市場募資之路,有了更嚴謹的投資思維。

過去筆者多次提醒,每當財報公告之時,便是新藥個股的灰姑娘午夜十二點魔咒(回到財報虧損本質),屆時勢必影響股價表現。

不過,新藥研發本來就是一條漫長之路,當財報數據顯示出「低淨值」的同時,不代表公司的本質是「低價值」。

低淨值不等於低價值

試想,一顆藥在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大量燒錢階段前,歷經了多久的臨床前藥物探索開發期,以及開發期的藥理試驗,一般至少需要二~五年的時間投入,這個前期研發的DATA,就是公司的原始價值,再將此價值延續開發(進入臨床)的藥物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這個階段的公司,儘管沒有獲利,也還是具備了這個研發DATA的基本價值,問題在,這個價值的評估莫衷一是,也是很難評斷一環。

更別提一顆藥從研發到取得藥證上市的時間至少十~十五年,整體成功機率低於五%,從數據來看,新藥研發確實是一門超高門檻的投資學。因此,投資人取巧方式,就以臨床開始做為分水嶺,因為進入臨床代表這顆藥邁向成功的機率提高到五成,而每個階段的臨床試驗(臨床區分一期、二期、三期)代表的成功機率又不同,每跨越一個階段,給予的評價就會更高一級。

尤其在進入三期臨床之後,距取得藥證的時間又拉近了一步,尤其已完成甚至公布臨床分析數據令人驚艷者,那又更是極品;而取證審核上,又區分了孤兒藥、快速審查、突破性療法、優先審查、加速審查等機制,不同機制攸關上市時間早晚,藥物的售價、銷售團隊、市場規模、競爭對手等,都要在一顆藥進入臨床後,開始研究的關注重點。有了這些基本概念,相信新藥研發的投資秩序將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