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哪位中共總書記
最挺陸股?

李孟洲 文章摘錄自第1961期

十月三十一日,中共十九大結束後的第六天,台灣一家大報財經版出現「十九大行情落空」的大標題,講的是陸股行情在十九大結束後,短線走勢不如預期,而不符先前投資機構普遍唱好十九大行情的說法。其實,十九大前後,陸股行情基本走勢是向上的,只是漲幅不如美、韓、日、台股,且過程的上下震盪太大罷了。投資機構仍普遍相信,十九大對陸股行情是加分的,然其作用會遞延、緩步發生。

嚴格說來,十九大行情並未完全跳票,惟需假以時日才能兌現;背後原因很可能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態度有關;習近平在十九大所作政治報告之中,股市相關政策部分非常輕描淡寫,難免衝擊股民做多意願。這和前總書記江澤民當年在十五大報告之「濃墨重彩」表述股市相關政策,並帶動大陸股票熱,恰成強烈對比。換言之,歷來最挺陸股的中共總書記,應是江澤民。

習近平淡然表述陸股相關政策,並不表示將來陸股行情一定不會漲,然因少了政策面直接拉抬,而需寄望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民間消費擴張等基本面利多因素來力挺;這些因素的效用如中藥,比較緩慢,所以人們都說現階段陸股行情是「慢牛」。

歷屆總書記江澤民最露骨

無論如何,在十九大餘音猶繞樑的此時此刻,投資人不妨重溫過去中共黨大會的股市政策表述,以鑑往知來,並由此明瞭中共領導人政策表述和陸股行情的關聯。

總的來看,歷來各次中共黨大會的總書記政治報告,在股市政策方面表態最露骨的,是中共十五大(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開幕)時江澤民總書記的報告。他在這項報告中,留下了如此非常經典的一段話: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或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從意識型態層面,化解了股份制和共產主義的矛盾、找到兩者交集,等於正告社會「誰說共產黨不能搞股份制?左派別抵制了!」這也是十五大之前,江澤民找了一批學者,從浩瀚的共產主義著作中,苦心研究出來的結晶;另外還形成了一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股份經濟》的專著。

在此一理論基礎的支撐下,中共十五大後,全大陸企業掀起了改制為股份公司熱潮,並帶動上海、深圳兩股市交投發熱、行情走揚,連鄉鎮企業也大搞「一人一票」的「股份合作制」(一般企業是一股一票)。若非當時亞洲金融危機來干擾,陸股行情早已一飛沖天。

而當時江澤民亟力推動股份制發展,有個重要的社會背景,就是當時大陸國有企業經營總體情況甚差,若不加以從根救起,恐將危及中共執政基礎;而江澤民當局想到的救國企速效辦法,是推動股份制及發展股票市場,以聚集社會資金來挹注國企。

習近平畫下政策底線

這個政策誠然有助於國企起死回生,也使股份制和股市投資觀念深入人心,但也出現諸多國企強迫職工入股、圈錢投機炒作、吃定股民等弊端。因而此政策對社會的綜合效應究竟是正面或負面,應留待未來的經濟史家去論證。

而中共接下來陸續召開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各次大會的總書記政治

報告,都少了十五大時的那種「股票狂熱」,基本上都是強調要穩健地建設資本市場,維護交易秩序。

到了今年十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大,總書記習近平政治報告,關於股市部分,主要講了這麼幾句話: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其中的「直接融資」,主要內涵就是股票發行及公開上市;而「資本市場」,主角就是股票市場。從字面上看來,習近平在十九大場合並沒有忘掉陸股,然而,如此簡單的表述,只能說是「點到為止」,而且這是近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的一貫說法,沒有什麼新意。

更何況,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也很在意金融風險控管;因為他同時強調,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對金融風險的積極控管意識,自會制約陸股行情表現;後者若有飆漲或暴跌表現,都會碰觸到政策底線。

由此看來,在未來五年的習近平總書記第二任期內,大陸股市將呈現「嚴格監管下有序發展」樣態;在這種形勢下,大陸官方顯然最能接受緩步上揚的股市慢牛行情,因為這種行情像登峰,慢慢爬,爬到二○二○年,應會到達一個高峰。

二○二○年大陸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又要準備慶祝次年的中共建黨百周年;如果同年又有陸股行情登上高峰表現來搭配,豈不更加「普天同慶」?相信這是大陸很多官員內心的理想,但能否實現,仍需經受海內外金融投資大局演變的考驗。

其實,中共十九大及十九屆一中全會,十月二十五日全部結束後,這一周的周末,上海股市收盤時的行情指數即漲破三千四百點關卡,雖然下一周又跌下來,但整理了幾天,又有漲破三千四百點的表現。

初步看來,十九大後的陸股行情,是有彈升力道的,只是穩定性不足,導致行情走勢波幅甚大;但若在波波動動中,能走「漲多跌少」路徑,則仍是「慢牛」。這是否為未來一段時期的陸股行情基本格局,姑且先觀察到今年底,再做定論。

(本專欄由李孟洲、鄺民彬、陳至勇、黃齊元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