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缺芯危機引爆「中國芯」行情?
CDR也是貿易戰的一部分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85期

中興通訊事件發生以來,中港股市維持橫向震盪,缺芯危機似乎對於近期行情影響不大,市場氣氛並不全面悲觀。

最近關於「中國芯」的話題正熱,隨著美中貿易戰的主戰場轉移至高科技領域,熱度還在持續加溫。如何造出「中國芯」,是中國各界從上到下都很急的一件事,只要一提到「集成電路」一詞,就會立刻引發公眾關注。這種急迫性和危機感,明顯是來源於中興通訊事件,一家千億營收的公司,尚且因為缺幾顆芯片而面臨倒閉危機,中國還有多少家企業也同樣暴露在危險之中?

缺芯症候群

國際科技大廠的晶片自主化,以Apple、Google起步較早,中國科技巨頭BAT以阿里巴巴的動作最積極。日前阿里宣布收購中天微,對外宣示了自己做芯片的決心。另一家宣示投入芯片自製的是格力電器(000651.SZ),但是在消息公布後,股價在兩天內跌了十五%。

格力是中國前三大家電公司之一,空調業務占總營收接近九成,去年淨利達二二四億人民幣(下同),年增四五%,手握現金將近一千億元,卻對外宣布不分紅,要將資金投入自製空調芯片。格力不分紅,投資人也不買帳,股價的反應自然很敏感。不過,此一舉動似乎反應出企業界對缺芯的共同焦慮,這種焦慮感又是在中興事件後被明顯放大的。

起初,各界對於如何擺脫缺芯危機,曾經進行廣泛而全面的探討,其中焦點擺在中國的半導體實力與領先者存在多少差距。例如,中國的IC製程技術大約落後世界最先進水準達兩個世代,時間上至少落後三年;再對照台積電(2330)崛起的例子,在IC製造端的技術差距通常是越拉越遠。

此外,中美之間的科技實力差距也比想像中大。二○一五年底,當時《中國製造二○二五》剛推出不久,時任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解讀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時,將中國放在第三梯隊,要比肩第一梯隊的美國,至少得再努力三○年。這些話在中興事件後又被拿出來翻炒一遍,藉以佐證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現實。

工業實力落差這麼大,陸媒也總結了多項原因,包括工業核心技術的門檻太高,高端製造停留在實驗室等級,風險投資不愛製造業,缺乏人才庫,缺乏技職教育的基礎等等。輿論全面檢討,集體反思的聲音從一開始就占了上風,對中國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只不過,隨後發生的兩件事,又讓輿論風向出現逆轉。

日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公開表示,反對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由國家主義介入產業發展是一種危險。此話一出,批判聲浪四起。緊接著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武漢新芯時,說出了要集中力量辦大事,芯片困局必須依靠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解決。

集中力量辦大事

國家領導人這番談話,暫時平息了大家的焦慮,等於是為全力發展「中國芯」下達動員令,而且京東方(000725.SZ)也再次被搬上檯面。五年前,中國不只缺芯片,還缺顯示面板,正是藉由集中力量、快速擴張的策略,才突破韓廠、台廠的壟斷,實現面板生產自主化。而「中國芯」的下一步,也應該這麼做。

於此同時,市場上也浮現不再悲觀的聲音,往後國家投資重心將明顯往高端製造傾斜,科技股可望從中受益。就像去年大放異彩的京東方、格力電器一樣,芯片產業也將出現一個又一個新樣板,國產晶圓廠大規模興建,可能成為A股一大投資主題。

自從四月十七日中興通訊開始停牌以來,上證指數、深圳指數並未明顯下跌,似乎也反映了中興事件心理層面的轉折,市場氣氛並不全面悲觀。而後續仍需留意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對A股的影響。

原先A股IPO存在兩個硬性規定,一是盈利要求,主板上市需在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盈利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三千萬人民幣;二是不允許特殊股權架構。這兩項規定導致多數新經濟公司難以回A股上市。

三月三十日,證監會公布了最新CDR試點辦法,針對試點行業、上市條件都有明確規範,但條件更嚴格。其中,在境外註冊、主要業務在內地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二○○○億元。符合資格的中概股,也由原先市場預期的八家縮減為五家,微博、攜程、舜宇等都達不到市值要求。

從科技戰到金融戰

新辦法對於試點公司資格明顯提高,等於正式對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易提出CDR邀約,而這五家陸企還能拒絕嗎?此外,新辦法定義的獨角獸公司,也增加了營收成長、自主技術、同業競爭優勢等項目,初步預估,約有二○~三○家陸企符合資格,可望藉由特殊通道在A股上市。

CDR新辦法的提出,可能與美中貿易戰有關,也與先前傳言台積電將登陸發行CDR的時間點吻合。就本質上,貿易戰除了比拚高科技實力,最後可能演變為一場金融戰,對A股的影響應屬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