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焦點議題

洞悉林榮錦的投資心法
《生技總覽》搶先看

徐玉君 文章摘錄自第1995期

定位為「生技工業銀行」的晟德,旗下二○家轉投公司營運漸入佳境,跨過「死亡幽谷」的集團艦隊,將邁向各自領域的全球布局。

在同業眼中,林榮錦是「生技界的艾科卡」、「生技教父」,除了幫助不少公司起死回生,也敢大膽投資人才、給人機會。儘管官司纏身,林榮錦仍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他說「把事業做好、身體養好、心情調好」,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林榮錦是生醫產業中少有策略清晰、按部就班、執行力強的經營者,憑藉的是努力不懈的學習精神。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新創公司都會在第一輪或第二輪募資時就找他?原因無他,就是他了解、他清楚、他知道,新創公司無須多做解釋與說明,他便知道可不可參與投資,最重要的是投資後,不介入經營,而是抱持大家一起成長的信念,即便投資不成,林榮錦還會給建議。

投資生技首重專業

很多人說林榮錦的生技投資是一顆藥成立一家公司,在資本市場中優游得意,林榮錦直接反駁,「甚麼是一顆藥?會這麼說的人表示他不懂一顆藥從選題開始到取得藥證上市的過程與途徑」。他舉例,「找到一個有機會發展成藥的新成分,一開始就要不斷做實驗、測試,以確定可以用在那些適應症上,或許可以用在多個適應症上,不過要篩選出應用在哪個適應症的效果最好,再排出第二、第三順位的適應症,可能需要做甚麼改進讓效果更好。也就是說,這樣一個新成分,可以作好幾個適應症的藥,這能說是一顆藥嗎?」

他進一步說明,台灣需要被教育,公司募不了資,是公司的問題,你缺錢,可是人家又不欠你錢,你要能說服別人,重點在,被說服的人了不了解?如果不了解還要投資,賠錢了,這要怪誰?他說,台灣在基礎科學進入轉譯醫學方面不強,但是台灣醫學發展已經數十年,相信會愈來愈好。

其實,實際盤點林榮錦投資的公司,有七成的公司包括智擎(4162)、金樺(6521)、豐華(6553)、益安(6499)、澳優(01717.HK)都是賺錢的,其中的澳優更是晟德目前最重要的大金牛。

日前,旗下專注於治療性單克隆抗體及抗體偶聯藥物、溶瘤病毒技術及特殊劑型藥物技術的東曜藥業之母公司─香港東源國際醫藥完成新一波募資,晟德依IFRS規定將可認列處分投資利益約十四.九一億台幣,對EPS貢獻約四.六五元。即便新一輪募資完成後晟德持股將由四六.五五%降至三四.五八%,但仍對東曜具重大影響力。

由於東曜是名列《二○一七中國生物藥研發實力TOP 50》之一,備受市場認可,去年七月甚至通過CFDA正式批准成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 MAH)在江蘇的首個試點企業,創下台灣廠商先例。東曜藉由「抗癌藥物研發技術平台」的應用,開發系列產品組合,目前已有九個在研項目。此外也藉由技術平台合作,為國內外製藥公司提供抗腫瘤藥物的合作研發、中試生產、CDMO、CMO和臨床醫學研究,並推進與國際策略夥伴的合作與產品授權。

新藥的價值在科學數據

而近兩年晟德轉投資的新公司還有目前市場正夯的免疫細胞(CAR-T)療法的育世博(持股十五%)、及關節軟骨組織修復技術的博晟生醫(持股約三○%)兩家公司。

林榮錦會投資的藥,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第二是競爭很少的,但人類確實有需求的;第三是市場以全球為主,絕對不要只想台灣。那麼,究竟林榮錦用的是甚麼投資心法來評估一家公司?他說首先是看人,看他的專業背景,專注的領域是不是有前途,能有這樣能力的人,方向多半不會錯得離譜;再者是他帶領的經營團隊,方向對了、方法對了,有沒有好的團隊很重要,執行力夠不夠,是不是徹底分工完成使命;最後是科學數據,也是最有價值的一環,選擇的方向、方法對了,選題過程中篩選的數據是否具有未來商品化的價值,又能夠符合上述競爭者少、又能打進全球市場的產品。這些都具備了,一般他相信會成功,如果不成功,他會盡能力幫助公司成功,列出不好的、幫助他排除,列出需要的,幫助他補齊。

他強調,台灣的生技產業還是很有前途,建議投資人要找到對的CEO、對的團隊、對的科學數據,千萬不要道聽塗說,多聽幾次,對照CEO講的話有沒有兌現,持續追蹤產品進度是否都如公司預期,如此這般,他相信一定會慢慢變成真正的生技投資人。

《生技總覽》內容除了有林榮錦的投資心法外,還包括各個次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內容相當精采,是資料相當齊全的生技投資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