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特別企劃

汽車業大蕭條?
中美兩大車市成長趨緩

馮欣仁 文章摘錄自第2011期

自三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中國多項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已讓中國股市與經濟重傷,然而,這場貿易戰的殺傷力不僅止於中國,連帶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甚至連美國本身也會遭到拖累。日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已將今年全球貿易量增幅由四.八%調降至四.二%,全球經濟面臨到下行風險。

汽車產業向來有火車頭工業之稱,涵蓋了鋼鐵、塑膠、橡膠、玻璃、機械、電機、電子等多個產業,因此,汽車產業景氣的興衰也會影響上游供應鏈與周邊零組件廠商的營運;與景氣高度正相關的汽車產業,似乎已透露出警訊。中國與美國兩大車市連續七、八年高速成長,今年以來雙雙出現成長趨緩的態勢。

尤其,中國汽車銷售自七月以來,連續三個月衰退幅度明顯擴大,以致今年前九月汽車銷量為二○四九萬輛,僅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不但遠低於過去有雙位數成長,更恐怕無法達到當初預估全年三%的成長幅度,甚至今年中國車市恐創二○年來首度負增長的現象。

中國車市減速 汽車股落入熊市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表示,中國汽車產銷基期已經很大了,二○一七年達到二九四○萬輛的產銷規模,這種高速增長恐怕難以持續;從目前的情勢來看,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低成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常態。此外,過去中國的自主品牌車廠也面臨到合資車廠的競爭,連續多年稱霸中國運動休旅車(SUV)龍頭長城汽車(02333..HK)更祭出降價策略,以刺激買氣,不過,成效不彰,導致第三季獲利較去年同期大減五成,衝擊股價持續破底,逼近今年新低價三.九六港元。

不僅長城股價重挫腰斬之外,就連中國最大自主品牌車廠吉利汽車(00175.HK)今年以來股價從最高二八.七五港元一路向下跌至十三.六二港元,跌幅高達五成之多,相當驚人。不過,市場傳出中國官方將再祭出汽車購置稅減半的救市措施,能否刺激車市回溫,值得留意。

除了官方出面示警之外,連全球汽車龍頭福斯汽車也出面表示,因貿易戰造成中國經濟趨緩,直接影響汽車銷量,並且原本預期今年福斯在中國銷量將成長四%,如今恐面臨到持平或甚至衰退的狀態。另外,戴姆勒賓士、BMW、福特,以及米其林、馬牌、Valeo、德儀等汽車零組件與車用半導體廠商也因中國車市降溫,紛紛下修財測,衝擊股價出現連番下跌;統計自今年以來,全球汽車相關類股股價跌幅高達三成以上。

川普所掀起的貿易大戰後遺症已經開始爆發,日前福特汽車全球營運總裁喬.辛瑞奇(Joe Hinrichs)表示,川普政府加徵進口關稅的舉措使美國鋼鐵價格成為全球最貴,讓該公司競爭力大幅下滑,也衝擊福特股價一度下探至八.一七美元,創九年新低。過去高度仰賴中國市場的福特,今年前三季在中國銷量大幅衰退,營運蒙受陰影。

福特日前宣布將在全球大規模裁員,恐怕涉及七萬名員工,預計裁員行動將在明年第二季完成。此外,福特將調整產品線和組織架構,未來產品線的重點將是輕型卡車,並逐步退出乘用車市場,同時在二二年以前,投入一一○億美元研發電動車。此外,自九月一日起,歐盟正式開始實施測試「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簡稱WLTP),這項法規更加速車廠積極發展油電混合、電動車等新能源車款。

Tesla供應鏈吸金

中國七月起對美國產汽車加徵二五%的懲罰性關稅,總稅率達四○%;但同時也大幅下調美國以外的進口汽車關稅,從二五%大減至十五%。由於來自美國的進口車變貴,中國消費者開始轉向購買日系車。尤其,豐田汽車可說是這場美中貿易戰之下的受惠者,因豐田旗下豪華車品牌Lexus,銷往中國的車款都是在日本製造,因此享有降稅優惠;豐田也順勢宣布從日本進口至中國販售的十款Lexus車款售價調降了六.六%,促使Lexus在中國銷量自七月以來明顯增溫,九月銷量達一.六萬輛,年增三六%,挹注豐田在中國單月銷售量連續第三個月創下歷史新高。除了豐田之外,包括日產、本田汽車今年前三季在中國銷售表現也優於其他歐美與自主品牌車廠。

相較於傳統燃油車銷量趨緩,在政策扶植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卻逆勢勁揚,根據中汽協統計,今年前三季新能源車銷量已達七二.一萬輛,年成長八一.一%,預估今年可望突破百萬輛,上看一四○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01211.HK)因全新一代唐DM以及元EV360等車款,帶動今年前三季銷量達十四.三萬輛,可望達成全年目標二○萬輛規模。此外,最具指標性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旗下平價車款Model 3終於走出生產地獄之下,促使特斯拉第三季共交付八三七七五輛電動車,進而繳出成立八年以來最大獲利,上季稅後淨利達三.一二億美元。

連市場高度關注的現金流問題,特斯拉上季度末自由現金流達到八.八一億美元,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由負轉正,達到十三.九一億美元。如此亮麗的成績單,激勵特斯拉在財報公布後的盤後股價飆漲十%,重新站上三○○美元關卡,更讓先前看空特斯拉的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轉向看多。接下來,特斯拉除了讓量產進度持續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已決定前往中國上海設廠,無非是看中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潛力。

車電滲透率只增不減

因此,不論是中國的新能源車廠或是特斯拉,甚至包括賓士、BMW、Audi、福斯等傳統車廠投入電動車,對於傳動系統和大(1536)、連接線束貿聯KY(3665)、電池正極材料康普(4739)與美琪瑪(4721)、導線架順德(2351)與界霖(5285)、逆變器散熱艾姆勒(2241)與健策(3653)、PCB厚銅板高技(5439)、電池管理系統(BMS)台達電(2308)與精星(8183)等相關廠商,均已搭上這股電動車不可逆的長線趨勢,上述個股將可納入投資布局的優先名單。

雖然受到汽車排放標準的修改以及美中貿易戰影響,全球汽車銷售狀況不佳,整體汽車電子供應鏈,短期出現營收動能趨緩,甚至小幅衰退的現象。儘管近期包括英飛凌、安森美、意法STM、NXP、德儀等車用半導體大廠股價,也受全球車市不佳影響出現走跌,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車聯網、電動車等長線趨勢是不會改變,因此,對於影像感測元件、毫米波雷達、光達以及功率半導體等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每一台車的車用電子與半導體比重只會增不會減。

根據IC Market估計,一七~二一年半導體市場終端需求年複合成長率(CAGR)在車用市場為十二.五%,將大幅超越通訊電子的四.六%。全球第二大車用半導體暨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英飛凌,依然樂觀看待整體產業趨勢。國內車用電子相關廠商如影像感測封裝勝麗(6238)、車用半導體測試欣銓(3264)、毫米波雷達的為升(2231)、啟碁(6285)、環科(2413);車用雷達板先豐(5349)、燿華(2367)、欣興(3037)與楠梓電(2316)等廠商,一旦全球汽車景氣開始回溫之後,相關業者可望受惠;股價也將展開跌深反彈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