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滬深港通車四年的啟示 與可能的未來發展

陳至勇 文章摘錄自第2016期

滬深港通在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開通滿四周年。截至十一月十五日,過去四年滬港通和深港通北向(滬股通和深股通)總成交金額達八.七七兆人民幣,累計淨流入六一四八億人民幣;南向港股通(包括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總成交金額達六.五五兆港元,累計淨流入八一二八億港元。

在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機制設計下,雖然過去四年累計近十五兆港元的交易量,真正過境的資金只有一千多億港元。在跨境流動最小化的基礎上,香港幫助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分享更多中國經濟成長的機遇,同時更幫助中國投資者實現多元化的海外資產配置,而A股也成功納入MSCI指數。

交易所產品方面,另外一個創舉是債券通。債券通於一七年七月推出,一年後在二○一八年六月的日均成交量達六五.五億人民幣,較今年首季大增一倍。而今年六月的總成交量達一三○九.二億人民幣,亦比五月大增一倍。此外,參與債券通的認可投資者數目亦續見增長,截至六月底,共有三五六名來自二一個司法權區的認可投資者參與債券通。今年五月,外資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持有的人民幣債券金額共達一.四三兆人民幣,較債券通推出時大增七○%。

另一方面,根據外管局數據,截至今年九月底,自一五年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大幕拉開以來,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累計銷售二四六.八六億港元,贖回或分紅導致的資金流出額為一五六.六七億港元,累計淨申購額為九○.二億港元。內地互認基金在香港已累計銷售十.三一億港元,贖回或分紅導致的資金流出額為五.五二億港元,累計淨申購額為四.七九億港元。

ETF通必定會通車

在滬港通與基金互認分別啟動後,市場原本熱烈期待ETF通能夠快速推進,但是後來的發展,反而是債券通提早完成啟動,而ETF通,根據香港證監會高層在不同場合表達,在可預見的一八年底前,勢必無法通行,讓香港資管業界普遍感到失望。

○九年在香港與台灣兩地監管與交易所的支持下,筆者參與了當時兩地ETF互通的試點。由筆者任職的寶來香港引進台灣卓越五○ETF至香港上市,並由寶來投信引進香港中銀保誠所發行的滬深三百ETF至台灣上市。前者非常遺憾的,後來以退市收場,後者則成為台灣市場直接投資A股的主要選擇之一。

為了盡快落實互相掛牌,同時避免觸碰太多交易與監管條例,當年採取的是Feeder Fund形式。成本雖然較傳統的ETF貴,但是,一方面,雖然Feeder Fund的形式有兩層的成本,但是,總成本仍然低於傳統共同基金,因此,當ETF與共同基金逐漸變成兩種不同的投資思維與投資產品市場後,先行者優勢,變成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若是論ETF周邊服務的生態,香港比台灣其實成熟很多,不管是發行的歷史、避險工具、全球一線的交易商與服務機構,在香港都更為齊全,然而,從事後的成敗觀之,最重要的還是散戶的參與。基金規模、交易量與指數認可度是ETF成功最重要的三個柱石,而散戶正是讓三者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成功因素。

話說回來滬深港ETF通,目前可能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採取股票互聯互通的方式進行;另一種方式,是採取基金互認的方式來進行。

交易機制與系統對接是目前看到,最明顯的差距,業界目前只能期待兩地監管與三個交易所的溝通,並從長遠發展的前提下,積極化解差異,但是,後續市場的影響,恐怕是目前尚無法取得共識的因素。

首先,在內地去槓桿與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目前A股市場尚難言穩,此時開通恐怕進一步分散資金流,影響A股穩定;其次,美國加息尚未結束,海外資產波動日益加大,因此,開放ETF通是否會讓境內投資人再次遇到QDII當初開通時,產品頻頻破發的窘局?或許也是考量之一;第三,參考基金互認的影響,ETF通可能成為境內投資人配置海外資產的好選擇,但是,在海外A股ETF選擇甚多的情況下,香港有多少投資人會需要透過ETF通買進A股現有的ETF?由於市場結構不同,難以樂觀。

開放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時機永遠需要耐心等待,審慎評估。

香港角色會更明確

○五年啟動匯改以來,A股迎來一波史上最大的牛市。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很多主管機關、媒體與研究機構問過筆者對於香港金融中心的看法,尤其對比於新加坡的直追與上海、深圳的掘起。筆者先摘要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來為這個問題表達個人的淺見。

自○四年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以來,隨著政策逐步放寬,資本帳戶逐漸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在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後,台灣、新加坡、英國、盧森堡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也相繼發展起來。

離岸人民幣市場自二○一○年開始快速發展,到一五年左右發展至頂峰,當時最高合計規模超過一.五六兆人民幣,但在這之後規模有所縮減。離岸人民幣規模縮減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上升,在此不展開討論。截至一八年九月,香港人民幣存款高達六○○三.二九億人民幣,占離岸人民幣總存款的一半以上;九月台灣人民幣存款達到三一五五.一五億人民幣。

作為協助大陸四○年改革開放成功的金融中心與背後功臣,香港在引資、和國際市場接軌、新業務試點與國際金融風險隔離等四方面,發揮了無法取代的角色,過去如此,在中美冒易戰背景下,會更加重要,香港中期內不會被取代,只是角色必須更明確。

(本專欄由陳至勇、黃齊元、李孟洲、鄺民彬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