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特別企劃

裕隆的變與不變
後嚴凱泰時代…


馮欣仁 文章摘錄自第2017期

成立十年的納智捷因近年在兩岸銷售不振,如今卻成為裕隆最沉重的包袱,而始終強調他的生命與納智捷畫上等號的嚴凱泰突然驟逝,不僅撼動裕隆集團,他最掛念的納智捷是否會有變數?此外,面對全球車市不景氣以及進口車的大軍壓境,正考驗著新任董事長嚴陳莉蓮與經營團隊如何帶領著市值超過1600億元、三萬名員工的裕隆集團克服挑戰,能否再次上演1996年裕隆靠著Cefiro逆轉勝,市場正拭目以待。

十二月三日傍晚時刻,各大媒體都發布快訊,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辭世的消息,震驚各界。資產總值超過四千億的裕隆,掌門人嚴凱泰等同於裕隆的代言人,一言一行向來是媒體矚目的焦點。如今驟逝,不僅牽動裕隆集團未來的發展,更攸關一手創立的自主品牌納智捷之去留。

隔日,裕隆股價卻出現罕見的爆大量強攻漲停,重返二○元價位。市場解讀裕隆股價長期低於每股淨值四五.七八元,短線上主要反應低股價淨值比以及新店、三義等龐大的土地資產價值,吸引低接買盤進場;此外,市場傳聞有心人士看中裕隆的價值,希望趁機取得經營權。

不過,以目前股權結構來看,嚴家的台元紡織持有二八.四萬張、比例達十八.一%;嚴凱泰本人則持有十六萬張、比例十.一八%;中華車持有二六.二萬張、比例十六%,這些大股東加上內部人的持股高達七二.四萬張,占整體股權的四六%,短期之內市場派要撼動裕隆的經營權並不容易。

裕隆四寶為獲利核心

汽車相關業務仍是裕隆的核心營運與獲利來源;所謂的裕隆四寶即包括:製造代工的裕隆、生產三菱轎車與商用車的中華車(2204)、經銷日產與Infiniti的裕日車(2227)以及從事汽車融資與租賃的裕融(9941),這四家上市公司過去三年每年合計賺超過百億元,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已達一○七.四一億元,全年可望挑戰一四○億元大關。此外,中華車轉投資的生產巴士、貨車車架的江申(1525)過去三年獲利表現也不差,EPS維持在六~七元。同樣是中華車轉投資的IC設計世紀民生(5314),近年來深耕工業控制與車用電子市場,但營運處於虧損居多,今年進行減資,前三季已轉虧為盈。

納智捷恐面臨去留之抉擇

相較之下,代理銷售Giorgio Armani、Armani Collezioni、Emporio Armani、AJ Armani Jeans、Henry Cotton''s、Diesel等品牌服裝的嘉裕(1417)近幾年營運相對較為辛苦,受到中國禁奢令影響,高端服飾銷售趨緩,造成庫存升高,為有效減少庫存,嘉裕持續對Armani服飾進行促銷折扣,因而產生了一次性虧損。因應網路時代來臨,嘉裕已成功開發會員線上量測身形資料,並推出App量身訂做西服,不用出門就可以量身訂做,以進行O2O線上線下銷售。隨著庫存逐步去化,以及資源整合,嘉裕今年前三季稅後淨損已顯著降低。再者,嘉裕實體門市坐落在精華地段,且大多屬於自有資產,同樣是具備資產增值之題材。

過去十六年來,台灣車市被代理銷售豐田汽車的和泰車(2207)所稱霸,市占率維持在三成左右,而裕隆與中華二家合計市占率始終在二成上下,主要是因裕隆旗下缺乏可與和泰車一較高下之主力車款,再加上妥善率與二手車價欠佳之故,以致裕隆集團的新車市占率難以向上突破。近二年更因運動休旅車(SUV)大行其道,本田汽車旗下熱賣車款CR-V成功逆襲,以及豐田、馬自達、賓士、Lexus等低價位的進口車大軍壓境,衝擊裕隆日產今年前十一月新車銷售三二九二二輛,較去年同期衰退十六.八%,市占率也下滑至八.四%,退居台灣新車銷售第四名,拱手讓給本田汽車。雖然裕隆在十一月推出跨界小型SUV─Kicks,上市首月賣出一二九三輛,後續新車蜜月行情能否延續,值得觀察。

當前裕隆最棘手的問題仍在納智捷,儘管當年飛羚一○一最終失敗收場,但相隔二○多年,嚴凱泰依然對於自主品牌不放棄。於是在二○○九年創立納智捷品牌,並推出首款MPV車型M7試水溫,而後又發表SUV車型U7、U6、U5以及轎車款S5與S3,在國內市場銷量一度衝上一.六六萬輛,為了拓展中國市場,一一年裕隆與東風汽車合資成立東風裕隆,並在杭州設立組裝廠,初期銷量穩步成長,一五年在中國最高銷量達六萬輛。當年納智捷成功登陸後,在市場高度期待之下,促使裕隆股價在二○一一年最高攀上七八.七元,然而,自此卻一路往下回檔,如今最低下探至十七.四五元,七年時間股價重挫七七.八%。

主要導火線是因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納智捷在中國銷量遭遇逆風,一六、一七年銷量急轉直下,今年前十月銷量更僅剩下八二八二輛,其中,U7車款因高油耗以及組裝品質問題,造成銷量大減,因此,裕隆日前宣布在中國停產U7。由於車款銷量未達經濟規模,且要攤提新車研發與模具費用,加上行銷與經銷通路龐大費用,在中國負責納智捷品牌的東風裕隆去年重組,東風撤人不撤資,改由裕隆集團全面主導營運,並投資設立納智捷汽車銷售公司,重新布建銷售網絡。

如今納智捷銷量不振成為裕隆最沉重的包袱,根據納智捷旗下相關企業,如杭州東風裕隆、東風裕隆銷售、納智捷(台北、杭州)和華創四家公司,一七年共認列虧損六五.四億元,近二年帳上認列虧損已高達一二七億餘元。面對納智捷虧損累累,裕隆在今年四月公告再對杭州納智捷汽車銷售公司增資十億人民幣,除了改善財務結構之外,更重要的是支持「五一○計畫」(未來五年內將推出十款新車),但隨著嚴凱泰的過世,五一○計畫是否會生變?正考驗新任董事長陳國榮的智慧。

不過,以目前狀況來看,成立十年的納智捷,倘若在兩岸銷量持續未能有起色,若單靠母公司增資挹注,並非長遠之計,甚至將持續拖垮裕隆集團的營運與財務狀況,現階段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與改善車輛妥善率,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