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外資加碼陸股 布局創業板
中國鬆綁QFII開大門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2057期

中國外匯局全面取消QFII額度限制,是外資政策鬆綁的再次兌現;隨著A股國際化腳步加快,北上資金的風險偏好改變,開始布局創業板個股。

九月以來,美中貿易摩擦出現和緩跡象,各國央行相繼釋出寬鬆基調,原本受制於貿易戰以及政治事件影響的港股,終於見到明顯反彈。不過,近日沙國石油設施遇襲,中國人行下調MLF利率的預期落空,又令恆生指數出現回調。十七日,滬深兩市也雙雙走低,上證指數失守三○○○點關卡,創業板指下跌逾二%,部分波段漲多的個股,獲利回吐賣壓湧現。

中秋假期前,A股市況明顯回溫,從華為概念股的科技類股,再到食品醫藥為首的大消費板塊,皆有突出表現。據研究機構統計,剔除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九月份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的個股逾七○檔。於此同時,北上資金密集湧入A股,中秋節前連續十一日合計淨流入達四六○億人民幣,科技股與消費股都是加碼的重心。

增量資金加快入市

北上資金進入中國股市的管道,是互聯互通機制下的陸股通,即滬股通與深股通。另一種管道是QFII與RQFII,但流程較為繁雜,QFII需先經過中國證監會的資格審核,與外匯管理局的額度審批,然後委託內地中介機構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進行投資。QFII與RQFII的區別主要在於,QFII是先匯入美元等外幣,再換成人民幣進行投資;RQFII則需在中國境外先換人民幣。

去年六月,A股開始納入MSCI指數體系,中國人行也取消對QFII、RQFII每月資金匯出規模的限制,以及對本金鎖定期的要求。今年初,外匯管理局將QFII總額度由一五○○億美元增加至三○○○億美元,都被視為擴大開放外資的舉措。

近日,外匯局宣布全面取消QFII及RQFII投資額度限制,顯然是外資政策鬆綁的再次兌現,也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改革信號。不過,截至八月,QFII獲批投資額度為一一一三.七六億美元,占總投資額度約三七%;RQFII獲批投資額度為 六九三三.○二億人民幣,占總投資額度約三五%。已獲批的原額度,尚餘三分之二未用完,即使取消額度限制,不代表短期內會有大量資金湧入。

由於制度上的種種限制,陸股通已逐漸形成對QFII的一種替代。陸股通也有每日交易額度的限制,但是交易機制更靈活便利,外資賣股後的資金,會按原路徑返回,不會留存於當地。相比之下,QFII與RQFII機制也有優勢,外資可投資的金融商品更廣泛,官方放鬆管制,有助於將中長期境外資金直接引入內地市場。

陸股通開通後,近兩年交易比重明顯攀升,北上資金的規模也大幅超越QFII和RQFII的總和。就存量而言,截至上半年,外資持有A股總規模約一.六五兆人民幣,只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約三.七%。但是,五~八月北上資金占A股成交量平均比重已達八%以上,顯然外資的流入速度加快,增量資金的影響力正在放大。

創業板漲勢超預期

去年以來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北上資金大致呈現跌時大買、漲時小買的特性。從各板塊來看,陸股通偏好消費,QFII偏好金融。

統計QFII與陸股通合計持倉,以食品飲料、銀行、家用電器、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行業的配置相對較高。重倉股中,貴州茅臺(600519.SH)、格力電器(000651.SZ)、中國平安(601318.SH)、恒瑞醫藥(600276.SH)等等,持倉市值較大,交易量持續活躍。

外資重押大消費板塊,對於中大市值個股的定價能力仍在提升。但是八月以來,陸股通在滬深兩市的資金流動卻呈現相反態勢,滬股通淨流出,深股通淨流入,尤其以創業板持股市值上升幅度最大,連續八個月持倉占比持續上升,近三個月大幅成長,主板、中小板持倉占比則略減。

去年跌跌不休的創業板指數,從年初一二○一點一路漲至四月的一七九二點,波段漲幅近五成。七月二十二日,科創板正式落地後,創業板也在八月份重啟漲勢,不少個股在九月創下歷史新高價。政策方面,對於創業板企業併購重組的鬆綁,允許借殼上市,以及官方推行註冊制改革,都是推升行情的有利因素。

主題投資效應減弱

相比於去年,今年北上資金的風險偏好也明顯改變。外資持續加倉創業板,直接因素是A股國際化進程加快,MSCI、富時羅素相繼將A股納入其指標體系,部分外資資金搶先布局創業板。另一方面,也可解釋為,外資願意追價風險係數較高(高Beta值)個股。

按照研究機構的說法,如果人行維持寬鬆基調,配合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出台,勢必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機構法人可能順勢採取高Beta策略,追求更高報酬。創業板一向是衡量A股熱度的指標之一,指數大漲通常代表投資氣氛回暖,在估值修復的驅動下,盤面上會有不少黑馬股竄出,漲幅大的個股略偏冷門。

近期市場上流行的主題概念,主要是華為+5G、國產軟件+芯片,熱點比較分散。隨著境外資金持續流入,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增加,A股的主題投資效應減弱,將以個股表現為主,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市場趨於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