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陸企爭相祭庫藏救股價
上證指數兩個月來最高反彈近兩成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206期

香港股市近兩年買回自家股票的總金額,可望頻創歷史新高;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是帶動整個趨勢的主力,包括阿里巴巴、小米、京東、百勝中國、比亞迪等。

受到全球政經情勢動盪不安的衝擊,台股出現「非理性的恐慌」:自今年一月五日盤中創下的一八六一九.六一點的歷史最高峰以來,加權股價指數最深一度下挫至七月十二日一三九二八.六六○二點的谷底;此時,在半年餘的時間裡,該指數最深下挫了二五%以上的幅度(由於台幣貶值,以美元計算的話跌幅更深)。

為了不讓台股行情一路往下破底,七月十二日國安基金的全體委員一致通過,決定緊急啟動第八次進場護盤的機制。而就在這個時候,適逢美股也出現了反彈等因素的配合,才總算一舉扭轉了台股投資人近半年來每下愈況的信心危機。

危機總動員

而長期以來,情勢就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中國股市,更早於兩個半月之前,行情就已經率先見底,之後並且出現反彈。

以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為例,今年四月二十七日一度跌至二八六三.六五點的一年又近十一個月以來的最深谷底;此時,自去年二月十八日三七三一.六八七點的最高峰以來,該指數最深也下挫了有二三%以上的幅度。之後出現反彈,該指數則反彈至七月五日三四二四.八三七點的最高峰;此時,在兩個月餘的時間裡,該指數最高反彈了近兩成。

相對而言,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的歷史最高紀錄,乃老早於二○○○七年十月十六日盤中寫下的六一二四.○四四點;目前該指數還遠低於當時水準的六成。

除了來自海外諸如:烏俄戰爭,以及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可能遭到下市(delistings)的命運等負面因素的衝擊之外,中國政府自身在去年陸續祭出各種不同的規定,來打壓當地的網路科技的相關企業,以及打房、堅持全球最為嚴厲的「清零」(zero Covid)防疫政策等,更一再地重創當地股市的行情,導致海、內外投資人信心的土崩瓦解。

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估計,過去一年來,中國海內外上市公司的淨值,最高一度縮水了達三兆美元左右。此外,據另外一家的研究機構Refinitiv指出,至今年四月底為止,一些中國代表性的公司的價益比(P/E ratio),僅為全球平均水準的不到七成;顯示了陸股行情低迷的程度,更為可觀。

面對如此窘境,包括了:中國網路零售業(online retailer)的龍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存託憑證代號:BABA US Equity)、小米集團(Xiaomi Corp.;股票代號:1810 HK Equity)、京東(JD.com Inc.; JD US Equity)、速食業者百勝中國(Yum China Holdings Inc.; 9987 HK Equity)、比亞迪(BYD Co.; 1211 HK Equity),以及中國海洋石油(Cnooc Ltd.; 883 HK Equity)等,紛紛以提升買回自家的股票(stock buybacks),抑或慷慨配發股息(cash dividends)等的方式,來支撐自身的股價。

買股撐行情

對於中國的上市公司來講,如此一窩蜂地爭相實施庫藏股,著實罕見;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境內,直到二○一八年,當局才真正放寬政策,讓上市公司可以買回自家的股票。如今,為了扭轉股市所陷入的長期低迷窘境及振興經濟景氣,證券主管當局更是鼓勵大夥兒進場買股撐行情。因此,分析師就相信,如此的趨勢未來還會持續下去。

此外,外資也適時地介入抄底,才引發了陸股自今年四月底谷底以來的一波反彈。據基金評等機構Morningstar Direct統計,今年六月淨購入國際間規模最大的前三○檔的中國信託基金(mutual funds)的總金額,就以六○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以上的水準,創下了自從去年初以來的最高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國的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如此地慷慨解囊,將現金配還給股東,以及熱中於買回自家的股票,以配合政府的政策,恐怕也是因為他們對經濟未來的前景,其實並不抱持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