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

下一檔最悍MIT車電股
電動車東西軍之戰




吳旻蓁 文章摘錄自第2208期

特斯拉與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的較勁, 如同美中強權爭霸的縮影,不過這場競爭中, MIT的電動車零組件概念股同時打入兩強的供應鏈,成了另類的大贏家!

比起消費電子的景氣冷颼颼,全球電動車市場則是依然火熱,尤其在資本市場上,特斯拉股價在分割前又往波段新高邁進,頗有向中國的比亞迪多頭氣勢一較高下的味道,電動車話題不斷,其中最大的關鍵,除了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新鮮感仍高之外,歐美與中國兩大板塊,透過政府的政策力量給予補貼,也給了電動車市場無限的想像力。

就以美國來說,經過一年多的磋商後,聯邦參議院七日終於表決通過民主黨提議的縮小版「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預計眾議院將在十二日通過此案,再交由拜登簽署。「通膨削減法案」規模約四三七○億美元,將聚焦稅收、氣候及健康照護等議題;其中,預計投入三六九○億美元至氣候和乾淨能源計畫,是美國史上對抗氣候變遷最大手筆的投資,力拚在二○三○年前讓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二○○五年減少約四○%。

不能輸! 美國急組在地供應鏈

在此法案中,亦包含激勵電動車產業發展的措施,除將購買新潔淨能源車(包含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的七五○○美元稅收抵免延長至二○三二年底外,亦新增四○○○美元的獎勵給購買二手潔淨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這對特斯拉、福特、現代汽車等生產電動車的車廠來說確實是一大福音,但前提是,車輛採用的礦物、來源地和加工地點須為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電池使用的多數零組件也須在北美地區生產或組裝。

事實上,拜登早前便已訂定雄心勃勃的電動車目標,預計在二○三○年將新車銷售中的電動車占比拉高至五○%,且大力推動美國製造。拜登之所以亟欲建構電動車產業鏈,除了因汽車工業產值高、供應鏈系統龐大,可帶動大量周邊關聯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的蓬勃發展,並創造大量的中高收入就業機會之外,更是因為美國身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是汽車製造大國,有不能輸給其他人、尤其是中國的壓力。

近年,不少美國專家、業界人士相繼指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是汽車業的未來,在這些產業中發展得最好的國家,將在全球市場上贏得巨大優勢;而「中國製造二○二五」工業計畫中,就明確將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列入十大高科技重點領域,爭取成為全球供應鏈和國際工業生態系統主導者的意圖相當明確。

從數據來看,目前美國在電動車的發展上,確實落後於歐洲、中國等地,據統計,二一年美國電動車滲透率僅三.一%,遠不及歐洲與中國的十三.八%及十二.六%;而一六到二一年美國電動車銷量的年複合成長率為二四%,亦遜於歐洲及中國的五九%及五六%。且關鍵點在於電動車當中最重要的核心零件電池的原料,有高達七成掌握在中國手中,若美國不強化本土供應鏈,未來恐一步步失去競爭力。

比亞迪來勢洶洶 爭一哥寶座

當前,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發展迅速,不只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供應商,以比亞迪為首的「造車新勢力」鋒頭正盛,銷量持續增長;甚至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的銷量上便以六四.一三萬輛、年增三一四%,一舉超越特斯拉的五六.四七萬輛、年增四六%,首次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

專家認為,在電池、晶片和電源模組等關鍵零組件實現自給自足,是比亞迪勝出的重要武器。一九九五年成立的比亞迪,初期以生產鎳氫、鎳鎘電池為主,○三年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後,便跨入了電動車的研發與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產業的上中下游中都有布局,尤其有自己的電池生產與晶片製造部門,從上游的鋰礦等初級材料,中游的電池製造、電機、電控、IGBT等,到下游的各種生產銷售供應鏈,比亞迪幾乎具備了所有核心零組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大幅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程度。

而為解決新能源車最棘手的電池自燃問題,兩年前比亞迪開發了自家的磷酸鐵鋰(LFP)「刀片電池」(Blade batteries),與傳統電池相比,刀片電池採用無模組技術,讓空間利用率提升至五五到六五%,單位容量電池的能量密度更大,續航里程也提升了二○到三○%;安全方面,因磷酸鐵鋰電池的熱穩定性要比三元鋰電池更好,在針刺實驗中刀片電池的表面溫度遠遠低於熱失控需要的溫度,大大降低了自燃風險,也因為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與成本優勢,因而吸引特斯拉青睞,把競爭對手變成自己客戶。

儘管今年全球景氣低迷,中國環境也充滿挑戰,但比亞迪股價表現仍相對堅挺,今年以來,漲幅達近兩成,期間市值一度衝上萬億,成為A股中為數不多的兆元俱樂部成員;反觀今年來,特斯拉的股價則下跌近兩成。

不僅如此,除比亞迪外,中國境內其他汽車品牌從傳統車企如吉利、上汽、奇瑞,到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都扮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推力,助攻銷量不斷攀升;中國乘聯會日前公布中國七月汽車產銷數據,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年增近一.二倍,維持高增長,且依據當月批發輛,更上調中國全年新能源車銷量至六○○萬輛,預期將較去年成長一.四五倍,比原本預估多五○萬輛。

特斯拉在純電領域獨步天下

眼見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急起直追,促使美國加緊腳步祭出相關政策,法人就看好,若眾議院順利讓通膨削減法案通關,將嘉惠參與美國電動車製造、經銷和基礎設施布建的廠商,並吸引更多業者投入美國電動車生態系統;且法案提出的國產內容要求,以及給予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的貸款和補助將加速美國電動車供應鏈,尤其電池相關製造的建設。

其中,法人就點名特斯拉,表示其憑藉著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產品包括電動車、太陽能和儲能,將可望成為此法案的主要受惠者。因相較於全球和當地同業,特斯拉的垂直整合程更高,且公司直接採購生產電池的關鍵材料,因此更容易追溯其電動車供應鏈進行必要調整;相較於其他車廠,特斯拉德州廠的大規模投資將使其更能達成電動車生產的所有法定要求,進而取得全額稅費抵免的資格,並進一步強化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和領導地位。

儘管面對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近來不少分析師、評論家都直指特斯拉恐跌落神壇,不過若單純計算純電動的銷量,特斯拉目前的市場地位似乎仍無人可撼動,比亞迪上半年的純電動車銷售也僅三二.四萬輛。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快速稱霸電動車產業、成為傳統車廠的威脅並非沒有原因,除了高度的垂直整合,以及軟體系統與自駕技術能力之外,背後快速的現金流、極高的毛利率亦是公司能夠持續擴大投資的關鍵;放眼全球市場,目前特斯拉依然有著遙遙領先的市值。

再者,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也看好特斯拉在確保原料供應方面的表現勝過同業。近年特斯拉不停與各地鎳礦廠達成供應協議,以防止原料斷鏈;而日前市場傳出特斯拉再出手,簽訂總金額五○億美元的合約,收購印尼的鎳礦。此外,隨著全球正邁入電動車世代,特斯拉也積極計畫擴大規模,在其五月發布的「二○二一影響力報告(Tesla 2021 Impact Report)」中就指出,至二○三○年,特斯拉EV的年度銷售量預估將達二千萬輛,較二一年的九四萬輛高出二○倍以上;對此,日前股東會上,馬斯克也發下豪語,表示未來十年將建造十到十二座超級工廠,每座工廠的年產能將至少為一五○萬到二○○萬輛,以達成最終二○三○年的目標。

電動車催油門 台廠啖商機

由此可見,電動車已是未來產業的關鍵戰場,競爭日漸白熱化,根據估算,今年全球電動車新車型密集推出,預計銷量將達九五○萬輛至一○○○萬輛,年增五七%,其中,中國電動車銷量預計達五七○萬輛,歐洲為二五○萬輛至二六○萬輛,美國政策加碼後有望帶動銷量達到一一○萬輛至一三○萬輛。預計至二五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二五○○萬輛,電動化比率二九.三%。

長期電動化趨勢明確,各大汽車品牌無不極力一爭出頭的機會,尤其特斯拉、比亞迪這兩大當前東西方最強勢車廠勢必要拚個高下。而事實上,無論誰勝出,對台灣電動車及相關的基礎建設與零組件廠來說,都將是利多,可望兩頭都賺、大啖電動車成長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