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中國造船業異軍突起霸天下
由「世界工廠」發展成「世界船塢」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296期

正當台灣「國艦國造」喊得沸沸揚揚之際,來自中國的威脅,似乎也顯得愈來愈迫切;以當地蓬勃發展的造船工業為基礎,中國海軍的實力正快速崛起。

國際海運市場,目前正陷入產能嚴重過剩危機。這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於二○一九年底爆發於中國武漢之後,很快地就蔓延至全球各地角落,並且引發國際海運費率的飆漲(許多港口因疫情遭到封閉);當時業界見獵心喜,興起訂購新船隻的熱潮。如今,這些完工的新造船隻已經紛紛出籠,並對需求不振的市場產生進一步的打擊。

然海運業界這一種誤判未來景氣情勢、一窩蜂競相訂購新船隻的現象,過去並不是沒有發生過:二○○八至一○年的那一段期間,貨櫃海運業者同樣拚命地訂購新船隻;但當時卻爆發了全球金融大海嘯,並重挫全球經濟。只是人們總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到教訓!

中、韓、日瓜分市場

如此誤判所導致的一種過度需求,對於中國造船工業卻無疑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過去幾年來訂單的源源不斷,促使了當地後來居上的造船工業,發展得更加迅速。研究機構Clarksons Research指出,去年全世界新出爐的商業用輪船,累計有高達一半以上的比重,就全由中國一地所興造;其次才是南韓及日本兩地。

換句話說,當今全球的造船工業,幾乎都已經全然地轉移至中國、南韓及日本這三個東亞的國家;儘管南韓經濟的規模相對較小,去年商業用輪船完工的出貨量,卻是日本的一倍。相對來講,歐美先進國家的造船工業,卻反而在快速地萎縮中;其中,累計去年整個歐洲地區,新商業用輪船的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比重,卻僅有五%左右。

至於身為全世界最大經濟體、最大消費市場,及最大貿易(進口)國的美國,如今在全球造船工業所擁有的地位,更是聊勝於無。過去,造船工業在當地一度繁榮一時的美國,現在對於遠洋輪船的建造幾乎已經停擺。

因此,就整體來看,儘管當前中國的經濟正陷入危機,但此時當地的造船工業,反卻異軍突起,並逐漸建構起上下游的紅色供應鏈。沿著中國的東海岸,就有多處的船塢,其中相當令人矚目的一個地方,即是長興島;而該島,正是當地國營的中國船舶工業公司(CSSC; 600150.CH)製造船隻的大本營;今年以來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三二%以上。

而正當中共政權覬覦著台灣,以及南海等諸海域,有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際,如此的發展,已經引起美國政府的嚴重關注。之所以如此,乃因為中國的造船業者,其實也正是當地海軍戰艦的供應商;藉著其在國際商業用輪船業務的大展鴻圖、累積財富,中國海軍的實力也水漲船高。

司馬昭之心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就指出,過去幾年來,中國戰艦(battle force ship)的總數量不斷地向上攀升;到了二○二○年總數量還更一步突破三五○艘的史上新關卡,並首度超前美國的數量。預估到了二○二五年,還要再更一步攀升至四○○艘的另一道新關卡;接著下來,中國戰艦的總數量還要不斷地向上攀升,並且擴大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反之,美國則處在「欲振乏力」的狀態;二○○○年戰艦的總數量,雖曾經一度突破三○○艘關卡,然之後就一直處在該關卡之下的水準了。一反歷史,二戰時美國所建構的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如今卻飽受著原本長久以來,海軍的實力一直微不足道的中國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來自法國的大型海運業者達飛通運(CMA CGM)之外,前述的中國船舶工業公司最近幾年來,也都陸續接獲了包括台灣的長榮海運(2603)等在內,國際各大海運業者新船隻的訂單;然而,中國船舶工業公司為中國海軍提供戰艦,其實也不遺餘力。過去幾年來,光是達飛通運一家公司,向中國船舶工業公司訂購建造的貨櫃船隻,累計高達三八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