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陸太陽能業拿石頭砸自己腳
以鄰為壑 股價競相創新低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310期

在政府補助下,中國太陽能產業不斷擴充產能,引發全球同業的大災難:中國不斷地透過外銷來緩和過多能產的壓力,各國只好提高進口關稅來對抗。

來自中國的外銷商品,一直以來就經常被各國指控在搞低價傾銷。而隨著中國各類產業的快速興起、經濟實力與日茁壯,這種具侵略性外銷行為,更是變本加厲;這類的商品包括鋼鐵、紡織、陶瓷器、半導體、電動汽車及太陽能相關的商品等,真是不勝枚舉。這即所謂新一波的「中國震撼」(China Shock)。

其中,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可說是當今全球的超級大霸主;而其不斷擴充產能所導致的嚴重產能過剩(overcapacity)的窘境,更是引發全球性的擔憂。

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指出,去年全中國太陽能模組(solar module)的總產能,就已進一步攀升至達一○○○GW(gigawatts的縮寫:一百萬千瓦)的史上新關卡(過去兩年來,就膨脹了近三倍);如此規模,已經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累計產能的近五倍。但其實不只是太陽能模組而已,包括多晶矽(polysilicon)等在內的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相關零組件與材料,中國的總產能都遠甚於全球其他地方。

大廠趕盡殺絕

光是中國一地目前所擁有太陽能模組的總產能,就已經是全世界各國每一年安裝總數量的一倍以上。儘管如此,為了置競爭對手於死地,當地太陽能的大廠依然毫不留情地精進生產技術,以進一步提升產能與產出(output)的規模。因此,Wood Mackenzie就預估,到了二六年,全中國太陽能模組的總產能,還要再攀升並逼近一七○○GW的規模。

中國太陽能大廠如此趕盡殺絕的作法,讓當地規模較小的同業,感到憂心忡忡;當地就有業者悲觀地預測,如此持續發展下去,全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供應鏈,至少有一半遲早將會在地球表面上蒸發。

然而,中國太陽能大廠如此以鄰為壑的作法,不但沒有給自己帶來太多的好處,而且還導致了各廠自身的股價反而競相創新低;無論是天合光能(Trian Solar Co.; 688599.CH)、晶科電力科技(601778.CH)、晶澳太陽能科技(002459.CH),抑或隆基綠能科技(601012.CH)等業者,過去兩年餘來,股價無不出現崩跌。

而規模較小、生產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的聆達集團(300125.CH),由於營運陷入虧損累累,股價今年來更進一步暴跌近八二%;並且在六月六日還一路跌至僅剩下一.五人民幣,為自二○一○年十月中上市以來的最低水準。其歷史最高峰,乃於二二年八月十日盤中寫下的三六.六七人民幣;因此,在過去一年又不到十個月的時間裡,聆達集團的股價最深下跌了近九六%的幅度。

賠本生意照做

中國整個的太陽能科技與相關產業,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就是由於過去數十年來,一直有著地方政府在背後大力扶植;因為這類產業的建立,可以給地方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給政府帶來稅收。而地方政府給業界補助的範圍,可說是玲瑯滿目,包括了:免費的土地、電費、貸款免利息,甚至是相關高端科技的提供等。

自從中國的房市泡沫破滅之後,地方政府的稅收銳減,這類的產業對地方政府來講,就顯得愈加重要。

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然研究機構Rhodium指出,去年全中國的製造業,即有高達二○%以上的比重就都沒有賺錢。但除了太陽能科技的相關產業之後,其實中國有許多屬於政策性產業,都有政府在背後支撐;如果不是如此的話,這些企業只會賠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