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東方明珠被中資企業攻占
陸商視香港為海外市場橋頭堡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321期

外商過去把香港當作投資中國的踏腳石;如今反過來,許多來自中國的企業,則將香港視為進軍海外市場的根據地,並將當地進一步染紅。

曾經身為全世界自由民主、國際化及自由貿易經濟體等的一個典範,並且貴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經過過去數年來的幾番折騰之後,如今卻淪落為當地的經濟甚至只能仰賴中國政府來救濟的地步。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市值的規模,也有史以來首次被印度交易所超越。

過去幾年來,習近平政府大肆破壞香港原有的「一國兩制」機制;在這樣的情勢下,包括了來自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地的外商,過去幾年來於是遠走他鄉、節節敗退,持續地撤離其原本在香港所設立的區域性總部(regional headquarter),否則就縮小規模。反之,來自中國的企業自從一五年開始,就不斷地進駐香港來建立營運的橋頭堡;而如此一來,香港被染紅、與祖國的關聯性愈加密切,其國際化、自由貿易的色彩,也因此不斷地脫落。

美商逃之夭夭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統計,二二年中國企業在香港所設立的區域性總部的總數量,就已經有史以來首度超越了美商(過去都還不到美商的一半),為過去逾三十年來所僅見。而往後兩國在這方面的差距,還不斷地擴大。

美國原本是在香港設立海外區域性總部數量最多的國家;不過,在過去幾年來,其撤離的速度卻是最快,一路掉落至逼近僅二○○家的關卡;此與美、中兩國政府對峙的態勢日趨嚴峻,有很大的關係。一二年美國投資在香港的企業總數量,一度高達了一三八八家的最高峰;不過,到了二二年六月,累計卻為一二五八家,連續四年都萎縮,並創下自二○○四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既然許多外商撤掉了其在香港的區域性總部,原本在當地工作的一些外國人及其家眷,有許多也就不再留置香港了。

以美商為例,自二一至二三年的這一段期間,原本住在香港的美國人,就有高達了近五分之一的比重,選擇離開當地;不過,他們有許多人其實並未返回美國。根據統計,當時這批美國人所移民遷居的地方,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等地方;其中,又以赴英國的人數最多,總計達十五萬名以上。這些人都具有各種專業,離開香港,對當地無疑是一大損失。

二二年香港的總人口由一九年的七五○萬名左右,滑落至近七三○萬名;但在當地政府祭出吸引海外人才的簽證的新措施之後,去年當地總人口又恢復至七五○萬名左右。不過,這些來到香港的「新住民」,其實很多都來自中國。

中國人補空缺

過去長期以來,外商都把自由香港,當作投資中國的踏腳石;如今,來自中國的企業,則將香港視為進軍海外市場的根據地。中國經濟陷入危機,許多產業嚴重產能過剩,國內市場難以去化,只好將目光轉向海外。據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預估,今年香港的經常帳盈餘占其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將可望為十一.九%;今年的第二季,其GDP成長率(較前一年同期)之所以能夠有三.三%的表現,即拜出口的帶動之賜。

然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在外商的撤離下,當前香港的房地產業也相當低迷,陸客不像過去那麼踴躍的情況下,其內需市場同樣欲振乏力。也正因為生活沒有那麼好過了,現在很多港人都紛紛前往深圳購買廉價的生活用品,以節省開支。

而既然在各個方面都愈來愈靠近中國,現在香港政府也打算將當地的吉祥物,由原先的「龍」改為「熊貓」,並發展所謂的「熊貓經濟」(panda economy)。換句話說,就長遠的發展來看,香港的經濟越來越必須仰賴中國了,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地介入挽救中國的經濟與股市,而港股曾立即出現「報復性反彈」,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