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中國傾全力發展電動車晶片
逾八成比重仍仰賴外商供應
在與美國政府對峙的態勢日趨嚴峻的情勢下,北京政府更加積極地投入發展當地的電動車半導體產業,而且現在也已經展現出成效。
以當地龐大的消費市場為基礎,再加以北京政府積極地推動下,無論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規模,抑或整個產業的發展,很快就奔馳而去、一馬當先,遙遙領先全世界其他國家。
身為中國業界龍頭的比亞迪(BYD Co.; 1211.HK),去年十二月電動車的銷售量以五一萬四八○九輛的水準,持續刷新單月史上新高紀錄。而累計二四年一整年,總銷售數量亦以四三○萬輛再創新猷,並較前一年增長了達四一%。
總部位於深圳,創立以來即將屆滿三○年(二月十日)的比亞迪,營運表現不但在國內市場持續發燙發熱,現在在海外市場也開始有所斬獲:去年就銷售了五萬七○○○輛以上,較二三年增長達五八%。不斷蠶食鯨吞海外市場,中國也因此躋身全世界電動車最大的出口國。而除了電動車之外,中國在自動駕駛車這個更先進的領域,也領先全世界。
唯一遺憾
同樣在中國政府長期積極地扶植之下,當地電動車部分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進步神速,如今同樣是天下無敵。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即是總部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成立於二○一一年底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簡為CATL; 300750.CH)。成立至今僅十三年,該公司就更由當地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業界龍頭,一下子就發展成為當今全世界最大的一家電動車電池製造商。
當地零組件供應鏈的發達,正是提供其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背後的支柱;反之,電動車市場規模日益龐大,零組件供應鏈的營運也得以水漲船高,兩者相輔相成。不過,在這看似完美無缺的電動車產業體系,卻存在著一個缺憾:汽車裡頭所安裝的晶片,至今仍必須仰賴外國廠商來供應。
不久之前,中國的業者在電動汽車裡所安裝的晶片,還幾乎全都必須仰賴外國廠商來供應;諸如美國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XN.US),及來自德國的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FX.GR)等,都是重要的供應廠商。
不過,在與美國政府對峙態勢日趨嚴峻的情勢下,北京政府更加積極地投入發展當地的半導體產業,而且也已經展現出成效:如今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裡頭的晶片已經有近十五%的晶片,全出自當地的廠商之手。分析師認為,未來該比重還可望進一步提升。然而在此同時,分析師也擔心,由於當地的半導體產業背後都有政府在補貼,過度投入產能的結果,未來恐怕又將重蹈產品(中國製低價晶片)傾銷全球市場的覆轍,就像其許多其他的產業一般。
少年得志
為了達到自給自足、全然擺脫外力箝制的目標,中國於是大舉投入資金在這個方面:去年,就躋身為半導體製造設備全球最大的一個買家。
成立於二○一五年七月中的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公司(Horizon Robotics,Inc.; 9660.HK),在政府積極的扶植下「少年得志」,可以說是未來充滿機會的一家公司。該公司指稱,其電動車晶片的使用客戶正持續地增加當中:至去年中為止,就由二一年的十四家,增加為二五家。該公司就是輝達(Nvidia Corp.; NVDA.US)在中國車用晶片市場中的競爭對手。
不過儘管如此,地平線機器人的營運卻仍虧損,儘管營業額不斷創新高。而去年十月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走勢也欲振乏力;在中港兩地股市如此低迷的態勢下,不排除再創上市以來新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