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騰訊、阿里的新機遇
互聯網的主戰場移向產業互聯網

鄺民彬 文章摘錄自第2019期

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其中,在「互聯網+」政策之下,政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此外,為了刺激用戶流量增長,中央要求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頻城鄉全覆蓋,以及取消流量漫遊費。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估計,截至二○一八年六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八.○二億戶。

八億網民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互聯網市場,為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創造不少世界紀錄。例如,在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國光棍節,網民在天貓訂購總價值超過二一三五億人民幣的商品。此外,每天有二.六六億筆小額交易,是通過支付應用程式(如微信支付或支付寶)完成的。另一方面,國內監管機構過去幾年實行適度監管,簡政放權,讓互聯網行業過去幾年享受寬鬆監管的政策紅利,帶來業務創新和多樣化的快速發展。事實上,中國互聯網理財使用率於一八年六月提升至二一%;共用單車、預約計程車、預約專車等服務使用率亦達到三○~四○%。

從消費端走向產業端

然而,從一七年底開始,國家政策重點似有轉變,監管環境趨嚴,更重視社會影響和風險控制,以法規和視窗指導等方式加強管理,互聯網行業進入監管趨嚴時期。其中,自從一八年三月底開始,就沒有任何遊戲通過中國監管部門審批,中國一八年上半年網路遊戲收入增幅放緩至五.二%,只有一○五○億人民幣,是有史以來最低增速。另一方面,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科技公司憑藉技術優勢進入金融業,創造新的業務模式。一方面為行業發展提供機遇、引入競爭,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對傳統金融體系的發展帶來了衝擊和挑戰。分析指出,這類大型科技公司將成為下一步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此外,網路直播、網路視頻以及網約出租車等,亦成為監管焦點。

加上中美關係出現變化,美國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科技,為中美交流設置障礙,中國科技產業遭遇雪上加霜。不論從交易數量、融資交易規模衡量,科技業的投資無疑已經降溫。中國互聯網二○一八年第三季度融資金額,雖然按年上漲八四%,至一五四億美元,但按季下跌四五%。較小的初創企業,受資金管道收窄的影響最深。科技公司招聘數量亦明顯下降。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告別高速增長期。事實上,不少業內資深人士指出,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消費互聯網是以個人日常生活為應用場景的應用形式。消費互聯網的本質是個人虛擬化,增強個人生活消費體驗。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是從消費互聯網引申出的概念,是指傳統產業透過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終端機以及網路優勢,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是傳統產業通過「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蘊含著更大的商機。消費互聯網主要連接對象是人與個人電腦、手機等終端;而產業互聯網連接的對象則擴大到包括人、設備、軟體、工廠以及產品,其潛在的連接數量遠遠更多。從應用的數量上看,整個消費互聯網現有的應用只有幾百萬個,而據估計,僅在工業領域,產業互聯網需要的應用數量就有六千萬。事實上,有分析估計,產業互聯網在全球有九○兆人民幣的市場潛力,其中,中國市場占十二兆人民幣。

協助各行業轉型升級

儘管產業互聯網的潛力巨大,但相對於消費互聯網,其發展卻比較滯後。面對消費互聯網業務步入瓶頸發展階段,傳統互聯網巨頭例如騰訊(00700.HK)和阿里巴巴,開始重組架構,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八年是騰訊成立二○周年紀念日子,集團在一八年九月底公布內部改組,將原有的七個事業群重組變成六個,包括整合兩個新事業群: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台與內容事業群,負責融合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生態。

騰訊未來戰略將透過扎根消費互聯網的基礎上,擁抱產業互聯網。繼續做好「消費端」的智慧連接,更要促成「供應端」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

阿里巴巴無疑亦是轉型領跑者。美國研究調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早前發布全球公有雲運營商排名,阿里巴巴為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國內地公司。阿里亦在一八年十一月發布重大戰略調整,包括:一、阿里雲升級阿里雲智能;二、加強技術、智能互聯網的投入和建設;三、天貓自我升級為大天貓;四、未來五~十年全力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

雖然產業互聯網要走的路仍然很長,中國互聯網巨頭仍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夠完成轉型,讓獲利重新進入高增長階段。不過,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績紀錄良好,再加上現有消費互聯網業務帶來充足的現金流,此兩大巨頭長期前景仍然樂觀。(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本專欄由鄺民彬、陳至勇、黃齊元、李孟洲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