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焦點議題

吳嘉隆:美、俄成油價戰贏家
減產協議破局、疫情突干擾 誰獲利?

劉瓊雯 文章摘錄自第2083期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際能源需呈疲弱狀態,再加上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減產協議破局,引爆全球石油價格戰,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崩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市場,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力道有增無減,市場憂心疫情將衝擊全球經濟,導致股市動盪不安,各大指數紛紛重挫;然而,除股市受疫情影響甚巨之外,國際能源需求也受影響,呈現疲弱狀態,再加上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組成的「OPEC+聯盟」的減產協議破局,引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崩跌,創下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以來最慘,更提高了國際油價持續探底的可能,顯示油價受國際情勢波動的脆弱性,更凸顯產油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沙、俄談判破局

三月六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在維也納集會,建議四月起每日產油進一步減少一五○萬桶,並擴大減產協議延續至二○二○年底,來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不料,以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認為透過減產來穩定價格的作法,將在無形中助長了美國頁岩油業,因此反對石油減產,導致談判破局,談判的破局意味著當協議到期時,OPEC成員國將可自行操控產量。沙烏地阿拉伯隨後便宣布三月底協議到期後,四月起將大幅增產原油,從每日供應九八○萬桶提高至每日破千萬桶的水準,必要時可能將日產量提高到一二○○萬桶,並調降官訂售油價格(OSP),至少是二十年來最大降幅。

消息一出,觸發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大跌,西德州原油和紐約布蘭特原油在三月九日交易時間,盤中一度大跌超過三一%,收盤跌幅也都超過二四%,創下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七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AIA Wealth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俄羅斯不配合減產,導致談判破裂,其效果等於和美國聯手擠壓阿拉伯石油輸出國。

吳嘉隆解釋,俄羅斯的邏輯看似是要用價格的下跌,將美國頁岩油逼出市場,以重建市場秩序,表面上油價的下跌對美國頁岩油業者首當其衝,但實際上,真正受惠的則是如雪弗龍(Chevron)、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美國大型石油公司。

價格跌衝擊沙國石油收入

一四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大爆發,當時OPEC為擠壓美國頁岩油公司的市占率,選擇大幅增產原油,不過最後價格以跌破每桶三○美元收場,到如今,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一九年九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頁岩油產量的激增,幫助美國在六月原油與精煉等石油產品的出口量達每日約九○○萬桶,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其中原油出口量突破每日三○○萬桶,成為全球最大石油輸出國;再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的資料顯示,目前美國的原油生產量已超越一九七○年代所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達每日一○○○萬桶以上,占全球產量的十八%,其中中國、台灣與南韓等亞洲各國已經成為了美國輸出原油的重要買家。吳嘉隆說,美國頁岩油經過此價格大戰後,未被真正逼退,甚至技術不斷進步,且成本又比過去更低,因此,美國實際上是有實力挺過價格戰。

吳嘉隆進一步指出,油價下跌表面上談的是價格和成本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更直接衝擊到的會是沙國的石油收入,石油產業占沙國九○%出口收入,占GDP產值的四二%,據IMF估計,沙國油價平均要每桶八三.六美元,國家預算才能達到收支平衡,油價的下跌,勢必對國家財政造成一定影響,財政危機一旦發生,OPEC相關產油國便無暇再做產能的維修和投資,屆時沙國石油出口的市場份額將會落到美國和俄羅斯手上,且各國石油公司背後都有美國企業的影子存在,因此油價下跌後對阿拉伯國家的財政壓力的擠壓,將會比對美國頁岩油業者來得明顯,到最後被逼退的將是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出口能力。

國際油價又現二字頭

就在油價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產油國之間的價格戰影響之下,國際能源署 (IEA)九日發布最新月度報告,並下修二○二○年的預測,指出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停擺,預期二○二○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出現二○○九年以來首度下滑,全球需求每日年減二五○萬桶,並下調全球原油需求至每日九九○○萬桶,表示若政府無法遏止肺炎疫情傳播,石油消費量可能下滑多達七三萬桶。吳嘉隆指出,國際油價的下跌另一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在反映全球景氣和需求下滑,以銅價來看最為明顯,可以發現,油價與銅價走勢相似,意味著此油價下跌是需求端出問題,而並非供給端。他表示,只要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真正緩解,對原油的需求就會持續維持在低檔水位,油價止跌的關鍵則是在疫情的發展和全球景氣下滑的程度,預估油價恐跌至每桶十五至十八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