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陸經濟恐陷惡性循環泥淖
債務節節高升 成長率走低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272期

除了債務不斷膨脹的核心問題之外,人口開始減少,以及人口結構快速的老化,同樣是不利於中國經濟長期展望的因素。

根據官方於十月十八日所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四.九%。如此表現,比分析師原先預期的,還要來得好;因為自從去年底中國自「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中全然地鬆綁之後,經濟景氣的表現反卻荒腔走板,實在令人沒有信心。

分析師愈描愈黑

情況之所以得以稍微好轉,與北京政府在前一陣子,積極地祭出各樣的振興景氣措施有關;不過,卻仍低於中國官方所訂定的今年五%增長率的目標。

儘管今年來每下愈況的情況得以踩住煞車,然而,許多專家對於當地經濟未來的長期性展望,卻是「愈描愈黑」。就在近幾周,就有許多的分析師,調降了其對中國經濟未來的期望值;其中,相當值得注意的一個機構,即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根據不久前發布的最新預估,未來四年裡中國經濟的平均年成長率,將由一年之前其所預測的四.六%,調降為四%的水平。

另一方面,IMF業預測的財政赤字將持續惡化,由今年的七.一%,擴大至二○二八年的七.八%。而隨著中國債務包袱的愈加沉重,其成長率自然就愈難揚升;而國債持續惡化的問題,如果再不加以改善的話,最終恐動搖國本。相對而言,早在十年前的時候,其經濟則「身輕如燕」,成長率輕易就可以達到十%兩位數字的水準。

事實上,由目前的中國正飽受著通貨緊縮(deflation)威脅的情況來看,如同當年的日本一般,就不難理解中國經濟的脆弱性:繼六、七、八月份分別為零、○.三%,及○.一%之後,今年九月中國的消費者物價(consumer prices)較去年同期,又再度陷入了零的水準了。

而除了債務不斷的膨脹之外(中國的家庭債務,亦同處惡化),人口開始減少,以及人口結構快速的老化,也是中國當前所面對另一個結構性問題;再加上美國政府對當地高科技產業的制裁,及外商赴中國投資破天荒地大縮手等,也同樣都是不利於中國經濟長期性展望的因素。然而,核心問題中的核心,其實是落在地方政府的債務上。

除了一般性的稅收等之外,土地的銷售,也一直是中國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這個在全世界,可是一種罕見的現象。然而,自從當地房地產的泡沫破滅之後(至今情況仍未好轉),這部分收入也跟著枯竭。在這樣子的情勢下,據國際貨幣基金估計,現在全中國已經有高達近三成的地方政府,需要中央伸出援手;否則恐怕無以為繼了。

不排除金融危機

更由於全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有高達近八成的比重,全掌握在當地銀行業手中;如此一來,就已經癱瘓了正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因此,專家對當地經濟未來的長期展望不表樂觀,是可以理解的:金融體系遭癱瘓,經濟擴張於是萎縮;而景氣的陷入低迷,又將導致地方政府稅收的減少、債務持續惡化。

所幸的是,與全世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不同的一個地方,就在於中國外債的比重,其實並不高,再加以,當地依然是個金融管制的國家(政府不會讓銀行倒閉),因此,即便問題看似嚴重,因為外資的大逃竄,所引發的一般新興市場國家常見的金融危機的壓力,目前在中國仍感受不到。

然而,就算背後有北京政府死硬地撐著,一九九○年代初期,當時經濟規模也是一度坐二望一、同樣沒什麼外債的日本,還不是因為「內債」的問題愈拖愈嚴重,最後就只能一翻兩瞪眼。

無怪乎,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al)的財經專欄作家艾派(Greg Ip)就認為,世事難料,不要排除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Don''t rule out a China Financial crisis);因為中國其實充斥著許多看不見的「黑債」;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領導的獨裁體制下,當地政府是否有能力來處理這個危機?任誰也不敢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