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香港遭染紅 股市腰斬黑四年
一國兩制不再 外商只好拜拜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282期

中國經濟諸多難解的結構性問題,一個個爆發危機,如今「中國概念」四個字,反而成了「票房毒藥」;既然中資大量地介入香港,當地自然也被拖累。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至今二六年餘),雖然英國政府將香港歸還中國,但拜「一國兩制」、地利之便,以及中國的快速起飛等因素之賜,這顆「東方明珠」成了通往「中國財」的一個重要管道;當年香港的各方面無不蓬勃發展,並將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推升至全世界最為昂貴的地方之一。

如今在習近平政府大肆破壞「一國兩制」的機制下,再加以近幾年來美中兩大強國之間對峙的情勢愈來愈嚴重,外商撤離香港蔚成風潮;尤其近幾年來,甚至包括了:銀行、投資公司及科技公司等行業。

基於「國家安全」的理由,來自北京中共政權的一隻大手,於是伸入並深入了香港的政經體系,使得外商深深地感覺到,如今香港與中國兩地的界線,只是顯得愈來愈模糊。如此一來,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勢必每下愈況;反之,新加坡則是最大受益者,因為許多外商離開香港之後,又移往新加坡。而除了企業出走之外,當地人才也正快速地外移。

港中一家親

以美商為例,在香港的數量過去已經連續四年都萎縮;到了二○二二年六月,累計只剩下一二五八家,並創下自二○○四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反之,來自中國的企業,則不斷地進駐香港來建立橋頭堡;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統計,在二○二二年其在香港設立區域性總部的數量,累計已經首度超越了美商,為過去逾三○年來所僅見。

二○一○年代初期,美商在香港設立區域性總部的數量,累計都在三○○家以上;而在二○一七年以前,中資在香港設立區域性總部的數量,也都還不到美商的一半;不過,現在卻已經逼近三○○家的關卡。

除了上述的理由之外,中國經濟中過去隱而不見、諸多難解的結構性問題,近幾年來一個個爆發危機,也使得如今「中國概念」四個字,反而成了「票房毒藥」;而既然中資企業大量地介入香港,當地自然也被拖累。

二三年一整年,港股中的恆生股價指數再下挫了二七三四.○二點,或十三.八%以上的幅度,為過去連續第四年的下跌;其去年表現之差,非但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幅度還甚於陸股。該指數的歷史最高紀錄,乃於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盤中寫下的三三四八四.○八點。但如今連一七○○○點的關卡都跌破;目前的水準,連歷史最高峰的一半都還不到。

恆指風雲變色

事實上,如今的恆生股價指數早已「風雲變色」,因為中國概念股在該指數所占比重愈來愈高,已經全然地被「染紅」。其中,包括:碧桂園控股(Country Garden Holdings; 2007.HK)、中國恆大集團公司(China Evergrande Group; 03333.HK)等出問題的重量級地產業者,也都在香港上市,自然拖垮了當地股市的行情。

隨著行情的走空,港股恆生股價指數的價益比(P/E ratio)也不斷地下滑;根據研究機構FactSet指出,該指數八二檔成分公司的平均價益比,已經下降到接近八倍的水平,逼近逾二十年來的最低紀錄。相對來講,在二○二一年其平均的價益比,還曾一度逼近十八倍的最高水準。

然而,香港無論是住屋,抑或商業用的房地產市場,也都呈現下滑的態勢。這是因為港元的匯率,採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性,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HKMA,簡稱金管局)只好被迫跟著持續升息,並打擊到當地已經泡沫化的房地產行情。

美國聯準會(Fed)可能開始反轉降息,或許對香港房市是個好消息;不過,北京政府對外國企業不友善的態度,

恐怕再難挽回外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