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台直擊

東方明珠蒙塵的關鍵原因
港股去年僅籌資金五九億美元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2284期

外商撤離、資金乾枯、人才外流等,長期而言,對當地經濟勢必持續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今的香港,顯然已經沒有資格被稱為「亞洲金融中心」了。

去年一整年,香港股市恆生股價指數再下挫了二七三四.○二點,抑或十三.八%以上的幅度,已是過去連續第四年下跌;去年表現之差,非但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幅度還甚於陸股。

延續去年的跌勢,該指數今年來至今又進一步下挫了近九%;並且在一月二十二日盤中,最深還下跌至一四七九四.一六點的水準。恆生股價指數前一波的最低點,為二○二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寫下的一四五九七.三一點;未來能否守得住?值得進一步觀察。相對而言,其歷史性最高紀錄是在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盤中的三三四八四.○八點。

隨著行情的大走空,港股恆生股價指數的本益比(P/E ratio)也不斷地跟著下滑;據研究機構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指出,該指數八二檔的成分公司,依照未來一年的預估每股盈餘所計算出來的價益比,目前平均已滑落至僅七倍而已;相對來講,其過去十年來的平均水平則在十倍以上。而在二○二一年平均的價益比,還曾攀升至十五倍以上。

成交量不斷萎縮

至於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九八○檔成分公司平均的本益比,目前則為二一倍左右。

行情如此長期的低迷,使得港股的成交量不斷地萎縮;受此衝擊,也讓當地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的市場,隨之也出現了前所僅見乾涸的窘境。

根據研究機構Dealogic統計,去年一整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的企業,所籌集到的資金總金額,累計以僅有近五九億美元,創下過去逾二○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於一九年底爆發於中國武漢,但在二○二○年包括新股上市在內,企業在港交所所籌集到的資金,累計還有五一○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此後,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萎縮的現象,如今甚至僅降至當年的十分之一。

就在數年之前,由於來自中國的企業不斷赴香港上市籌資,香港交易所生意興隆,甚至曾一度挑戰身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然而,過去幾年來的情勢,卻出現了大逆轉;除了港股行情的「逆勢」走空(在美股的激勵下,全世界許多地方的股市都上漲)之外,外商撤離,紛紛將其原本在香港設立的區域性總部,移往新加坡等,也是導致在香港流動的資金每下愈況的原因。此外,則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新措施。

上市審查趨嚴格

為了防止中國股市自身行情的跌跌不休,在去年八月起,中國的證券主管機構不再輕易地放手讓當地企業上市,好讓股市中的籌碼,不至於不斷地增加,加深行情持續下跌的壓力;而這當然也包括中國企業赴香港上市的部分。然如此的嚴厲措施,卻又導致新的問題。

陸股目前所面臨的,其實是投資人信心全面性土崩瓦解(包括內外資)的問題;而中國政府所祭出的措施,卻使得當地的企業,很難在市場上籌得到其營運所需要的資金。長期而言,這對當前中國欲振乏力的經濟,又只是個減分。

外商撤離、資金乾枯、人才外流等,長期而言,對當地經濟勢必持續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今的香港,顯然已經沒有資格再被稱為「亞洲金融中心」了。而如此的窘態,也充分地反映在香港交易及清算所公司(即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00388.HK)的股價表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