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陸資移情別戀 由港轉星
中共對香港介入愈深 中國大戶愈沒安全感

蘇彬貴 文章摘錄自第1979期

根據凱捷公司估計,中國的高淨值資產大戶目前掌控的財富,累計約五.八兆美元,近半其實都已不在中國境內;這些財富流到哪裡,就給那裡帶商機。

繼去年達三.六%的增長率之後,根據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預測,今年新加坡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增長幅度,還會有三%左右的水準,表現高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新加坡去年GDP增長率,創下了自二○一四年以來的最佳表現。相對而言,近幾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則一直敬陪末座(預估今年GDP成長率為二.四%,與去年相當)。而目前有一個發展趨勢,對新加坡的經濟是相當有利的─尤其是金融業,那就是大量陸資正陸續由中國與香港移往當地;也正因為如此,當地房地產市場的景氣,也出現了復甦。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愈來愈龐大,也給當地製造了愈來愈多的富豪;根據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管理顧問業者凱捷公司(Capgemini SE)的估計,在中國所謂的「高淨值資產的大戶」(high-net-worth individual;簡為HNWI),目前所掌控的財富,累計就高達五.八兆美元(約一六九兆以上台幣)的規模。

港府首要稅務透明

「高淨值資產的大戶」在西方,指的是擁有可供投資資產(不包括住宅、車輛、收藏品等非流動資產)超過一○○萬美元的個人。而上述的五.八兆美元當中,估計已經有近半的規模,都已經不在中國的境內了;就如同當地愈來愈龐大的海外觀光客一般,這些財富流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賺錢的機會。

儘管到目前為止,香港仍保有著優勢(繼香港之後,新加坡及紐約依序才是陸資停留的兩大海外據點);不過,隨著「一國兩治」中「兩治」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將錢擺在香港的中國富豪,也開始感受到愈來愈沒有安全感。自從香港政府簽訂了稅務透明公約(tax transparency agreement)之後,去年起當局有史以來首度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向當地的稅務機關提供銀行客戶的資訊,以便在未來,港府也會將這些客戶的資訊,提供給其他七五個簽訂國(jurisdiction)─包括中國。

而新加坡,其實也將會與六一個地方簽署類似的公約;但關鍵就在於,這六一個地方並不包括中國與香港兩地。換句話說,來自中國的富豪們,如果將資金由香港移向新加坡的另一個金融中心,就不用擔心其私人資訊會曝露給中國當局的危險了。

大摩小摩摩拳擦掌

除此之外,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已經高不可攀;因此,新加坡就顯得便宜許多,這又是目前的新加坡相對比較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根據房地產服務業者高緯環球公司(Cushman & Wakefield)指出,去年上半年陸資即是新加坡豪宅市場中,最大的外來買家。

勿庸置疑的,金融業是新加坡經濟中很重要的一塊;而目前當地累計達二.七兆新加坡幣左右(五五兆以上台幣)的受託管理的資產當中,有高達近七八%的比重,即全來自海外的客戶。而為了迎接來自香港,抑或中國的新陸資的大駕光臨,無論是「大摩」(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抑或「小摩」(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 Co.)等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現在無不摩拳擦掌,並率先積極地投入布局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