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中港直擊

A股入摩行情再等等?
大消費概念股仍是外資最愛

鄭志全 文章摘錄自第1988期

中國A股首次納入MSCI比重僅五%,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在入摩行情尚未發動前,市場對於增量資金的預期,往往只能視為潛在利多。

五月十五日,明晟公司MSCI按照計畫敲定了A股入摩名單。六月一日起正式將二三四家A股公司納入其全球指數,但初期只納入這些股票流通市值的二.五%,九月三日再上調納入比重至五%,屆時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為○.七八%。MSCI被動配置A股,意味著海外資金的大量流入,部分陸媒樂觀估計,將為A股帶來約千億人民幣(下同)的增量資金。

A股入摩長期利多

A股入摩已在去年六月二十一日底定,並且被視為改變市場長期流動性的重大利多,當時外資機構普遍預估,未來五年流入資金將達二千億美元以上。但是一年之後的A股,看不出各路資金進駐的跡象,上證指數目前的位階與一年前相去不遠,市況明顯欠佳,量能又持續萎縮,不像是一副要迎接A股入摩的姿態。

二月以來陸股成交量低迷,又適逢美中貿易戰升溫影響,透過滬港通、深港通等北上管道的日均成交額大幅下降。情況一直到四月份才明顯改變,海外資金流入陸股的單周金額約有百億規模,五月官方將滬深港通的每日額度擴大四倍,流入金額有增無減,說明海外投資者對於A股納入MSCI仍持正面反應。

相較之下,內地投資者對於入摩行情普遍是平常心應對,甚至存在偏保守的看法,保守的理由主要是去年漲過了。去年風光一整年的「漂亮五○」行情,就是對A股納入MSCI的提前反應,那些被市場盯上的大市值個股,如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美的集團(000333.SZ)、海康威視(002415.SZ)、 瑞醫藥(6002476.SH)、中國國旅(601888.SH)等等早已大漲,此時外資再大舉進場的可能性已不高。今年初,上證指數一度創下三五八七高點,也被解讀為是MSCI行情短線高點。

根據歷史經驗,似乎也支持偏保守的看法。二○一六年六月,MSCI捨棄了中國A股,市值偏低的巴基斯坦股市重返新興市場指數,結果也是先漲後跌,在正式入摩的半年內,巴基斯坦股市波段跌幅超過三成。更早之前雙雙入摩的卡達、阿聯,在正式納入MSCI後,股市同樣表現欠佳。

股市反應提前或滯後

短期來看,入摩題材似乎提不起內地股民的興致,A股量能低迷,已反應此一現象。但時間拉長來看,入摩對於該國股市的推升效果,十有八九是正面的,只不過行情發動的時間點通常是在正式入摩的半年後。根據統一投顧統計,一九九二年之後納入MSCI的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平均漲幅在後六個月只有五.八九%,後十二個月達到二四.八二%。這個數據同樣顯示,股市的反應經常是提前或滯後,期待入摩行情的投資者或許可以再等等。

目前看來,中國A股首次納入MSCI比重只有五%,而且分兩階段納入,遠低於韓國首次納入的二○%、台灣的五○%,顯然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按照研究機構估算,二.五%和五%的納入比例,將分別吸引四○八億及八一五億的增量資金,即使擴大至一千億,占A股市值仍不足二%,加上QFII持股市值占A股約二.六%(去年底),整體外資占比仍不足五%。

陸股邁向成熟化

入摩效應主要著眼於長期,對於A股市場投資風格、評價體系可能帶來顯著改變。去年市場上流行買入優質白馬股,就被形容為是一種投資風格的自然切換,從原先愛追飆漲股、熱門股、新股的作派,轉變為更重視基本面因素,以及對業績、股息、估值的合理評價。

A股一向是政策指向性十分明確的市場,股市的動態經常跟著國家政策走,從而牽動股市漲跌變化,影響廣大股民的操作習性。這項特徵也許在MSCI帶來長期增量資金之後,仍難以改變,不過入摩之後主要影響的是市場風險偏好,不管是內地股民或新募集基金,自然會更多地考慮買進估值合理的藍籌股。

在A股市場中,新納入成分股的二三四家公司,多數都是各行業本益比最低的一群,上市的二六檔銀行股,就有二○家入選。由此也可看出,MSCI針對中國證券市場還是持觀察態度,選股基於安全性考量,初期開放程度不高亦屬合理。

除了要有相對合理的估值,最受海外資金青睞的則是大消費概念。根據近幾年QFII持股市值的占比變化,對於消費行業的持股市值呈長期上升趨勢,顯示A股消費族群的價值受到海外資金廣泛認可,相關成分股的基本面概況,往後幾期《先探週刊》將陸續追蹤報導。